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纤维束示踪成像在诊断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了解损伤区周围T2WI所示“正常”信号区是否存在改变。材料和方法:收集急性脊髓损伤患者23例(包括颈髓8例,胸髓1例,腰髓及脊髓圆锥14例,男17例,女6例,平均年龄49.54±13.56岁)和30例健康志愿者(男20例,女10例,颈、胸、腰髓各10例,平均年龄42.73±10.28岁)。应用GE Signa HDxt 3.0T磁共振,全脊柱相控阵列线圈行常规MR及MR-DTI扫描,其中MR-DTI技术采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ingle-shot Echo-palnar Image,EPI)成像序列,选取15个梯度方向,b值取0、400s/mm2。采用Functool软件进行后处理,由T2WI矢状面来决定被分析层面;测量健康志愿者全脊髓不同层面(8个层面)的FA值和ADC值,再分别测量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三个水平的FA值和ADC值,包括:病变区,病变近侧端T2WI示“正常”信号区,病变远侧端T2WI示“正常”信号区。应用MR-DTT技术分别对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重建纤维束图。所有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检查结果将依据美国国立急性脊髓损伤研究会(NASCIS)制定的ASIA残损分级标准进行评估。结果:3.0T磁共振MR-DTI检测正常人不同脊髓层面FA值略有不同,其中颈1、颈4椎体水平脊髓平均FA值较胸、腰髓和脊髓圆锥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颈7椎体水平脊髓仅较胸4椎体水平脊髓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0.65±0.054和0.58±0.015,p<0.05)。正常人脊髓不同节段ADC值差异无显著性。急性颈髓损伤患者损伤区平均FA值较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0.50±0.017和0.69±0.017,p<0.01);损伤远侧端T2WI显示“正常”信号区平均FA值,较颈髓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0.59±0.022和0.69±0.017,p<0.01),而损伤近侧端T2WI显示“正常”信号区平均FA值(0.67±0.028),较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颈髓损伤区平均ADC值(0.84±0.046)×e-9mm2/s,较对照组(1.20±0.126)×e-9mm2/s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周围T2WI显示“正常”信号区平均ADC值,较颈髓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15例胸腰髓及脊髓圆锥损伤患者损伤区与近侧端T2WI显示“正常”信号区平均FA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胸腰髓及脊髓圆锥损伤区平均ADC值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损伤区周围平均ADC值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DTT重建正常志愿者及脊髓损伤患者的纤维束图,发现前者纤维束排列整齐,走形自然,而脊髓损伤患者依据损伤程度,纤维束出现排列紊乱,卷曲,并出现不同程度受压变形;重者可见纤维束断裂、卷曲,局部纤维束缺损改变。所有患者依据ASIA残损分级评定神经功能残损程度,我们从中选取了B,C,D,E四个等级,并与损伤部位FA值进行相关性研究,发现随FA值减低,患者ASIA残损等级上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1.MR-DTI研究表明脊髓损伤患者FA值和ADC值均明显减低,且FA值减低程度与神经功能残损级别呈负相关。2.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周围,T2WI显示“正常”信号区的FA值较对照组减低,说明MR-DTI较常规MRI反映脊髓损伤更为敏感。3.MR-DTT可以直观显示脊髓纤维束的完整性及受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