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的20年是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20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经济在整体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对中国城市发展的研究将是中国经济建设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
本文在确定了宏观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之后,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城市经济效益的差异现状,指出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的事实。然后结合经典理论,通过定性分析,认清集聚经济因素、要素投入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地理因素、全球化因素这五个因素在影响经济发展时的作用机制。通过多元线性模型的回归分析从定量的角度衡量了各个因素在21世纪初期对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强度。并且,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情况进行了对比。以期通过本研究能够正确地找出中国现阶段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影响因素,理清历史发展脉络,并为有关决策者提供合理的建议。
具体结论如下:
现阶段,资本投入是影响我国城市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其次是城市的产业结构。我国城市经济效益在总体上呈现出由沿海到内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具体到各个城市,这一规律并不都适用。经济全球化只对东部和大中城市有明显影响。人口规模与城市的经济效益之间关系不大,在大城市组甚至呈负相关。分析表明转变我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非常迫切,片面“做大”城市规模对改善城市的经济效益于事无补。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时间里,决定城市经济产出水平的最主要因素始终是资本投资强度,其影响力还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城市的行业结构始终都是第二位重要影响因素。城市规模因素对城市经济效益的作用一直都不明显,其影响力还有缩小甚至起相反作用的趋势。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这个现象是改革开放初期所不存在的。表现在城市通达性上的地理位置始终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但永远不会成为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