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液体表面波存在有两种衰减:一种是沿液体表面波传播方向的横向衰减,另一种是垂直液体表面波传播方向的纵向衰减。我们曾用光学的方法研究了液体表面波的横向衰减特性,并测量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体表面波存在有两种衰减:一种是沿液体表面波传播方向的横向衰减,另一种是垂直液体表面波传播方向的纵向衰减。我们曾用光学的方法研究了液体表面波的横向衰减特性,并测量了不同频率下的衰减系数。基于这一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液体表面波的纵向衰减特性,得出了液体表面波振幅随激发深度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得到液体表面波的纵向衰减系数。全文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表面声波,并详细介绍了液体表面波;回顾了液体表面波的研究历史;综述了液体表面波的光学检测技术及其优点,并重点介绍了四种光学检测技术:液体表面波的激光衍射检测技术、低频液体表面波的激光斜率扫描检测技术、液体表面波的激光成像检测技术、低频液体表面波的激光干涉检测技术。第二部分对声光效应及表面声光效应的理论进行了推导分析。根据声波的频率(或波长)高低和光波(波长)相对声场的入射角度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长度,将声光衍射效应分为两类:拉曼-奈斯(Ranman-Nath)衍射和布拉格(Bragg)衍射。光波和表面声波相互作用时,液体表面波对光波而言可看成是表面波光栅。光波通过这种特殊的光栅时就会发生声光衍射作用。第三部分研究了液体表面波的横向衰减特性。对于不同频率范围内的液体表面波,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用激光干涉法研究频率为几十赫兹的液体表面波横向衰减特性,用激光衍射法研究频率为几百赫兹的液体表面波横向衰减特性。最后,测量了液体表面波随传播距离衰减的横向衰减系数。第四部分研究了液体表面波的纵向衰减特性。实验中通过改变液体表面波激发器的深度观察衍射图样的变化。结果发现随着激发深度的增加,衍射图样呈现出规律的变化,然后对不同激发深度处的衍射图样分析,得出了液体表面波振幅随激发深度变化的规律。本文主要以实验为主,采用激光衍射法,重点研究了液体表面波的纵向衰减特性。用探针式激发器激发液体表面,产生频率为100Hz的液体表面波,通过改变激发深度并采集不同激发深度处对应的衍射图样,再根据衍射图样分布与液体表面波之间的关系以及计算机编程,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表面波振幅与激发深度的关系。结果发现:液体表面波振幅随激发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并呈指数规律衰减。
其他文献
主动脉夹层(AD)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导致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进入内膜下至中膜,导致中膜撕裂、剥离。其发病突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当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时,容易与外科急腹症混
频振式杀虫灯在桔园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具有对天敌安全、诱杀虫量大、诱虫谱广、时桔园害虫防效显著等特点,适宜在桔园中推广应用。
阐述西宁地区茴香薄翅野螟的分布与危害、形态特征以及生活史与习性,并提出防治措施,包括诱杀成虫、耕翻土地、化学防治等内容。
治疗小儿脓胸一般主张早期行开胸或胸腔镜下胸腔廓清术;成年患者则以穿刺、引流、控制感染为首选,效果不佳时选择手术。进入外科病房的患者大多处于亚急性期,常为多房性积液,
对棉花全抗杂1号F1连续3a在马安、赤滩两村进行连片示范种植。结果显示:全抗杂1号F1具有发芽快,出苗齐;苗壮,移栽成活率高;中上部桃大,中后期长势极强;抗旱力强,铃期长,叶絮畅而集中的
本论文以1.0代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为配体骨架,与吡啶-2-甲醛进行席夫碱反应,合成出树枝状吡啶亚胺配体,然后以CrCl_3·6H_2O、FeCl_2·6H_2O和CoCl_2·6H_2O为络合试剂,与树枝状吡啶亚胺配体进行络合反应,合成出系列新型具有不同金属活性中心的树枝状吡啶亚胺过渡金属催化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率不断上升,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肝病之一。笔者应用自拟疏肝健脾活血汤联合东宝肝泰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趣味化教学”成了当下教学研究者的常用词汇。小学语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所有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而阅读则是小学生打开语文世界的钥匙。本文通过对趣味阅读教学法的重大意义进行详细阐述,并且提出趣味阅读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措施,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趣味阅读法;小学语文;意义;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是地质公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很好的展示公园内涵,并为公园管理者提供高效的管理平台。GIS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但目前我国国家地质
论文实例摘录 北方某县80万人口,2000年共发生传染病1985例,其中死亡36例。2000年该县传染病的患病率为248.12/10万,死亡率为1.81%。通过加强卫生防病工作,2002年该县共发生传染病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