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出生于奥地利,集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说学派创始人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理论为当代人类社会心理健康以及精神疾病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夯实的理论支持。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出生于英国伦敦。集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后人更是将其称为悬念类型电影之父。希区柯克的电影作品之所以备受全球的学者和影迷们的推崇,其根本原因在于希区柯克在他的电影作品中巧妙地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为理论依托来设置影片中的“悬念”,与精神分析学说理论紧密相关的剧情走向以及人物设置是希区柯克电影美学风格形成的重要标志,正是因为有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为理论依托,才使得“希式电影”直至今日仍旧能够受到全世界影迷们的推崇和喜爱。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通过分析弗洛伊德与希区柯克电影作品之间的联系,来说明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希区柯克是如何运用电影技术手段在其作品中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进行视觉上的艺术阐释;第二个问题:希区柯克是如何利用这种视觉上的艺术阐释来制造出“悬念”,进而形成影片对于观众的绝对吸引力。本文分为绪论和正文两个部分。绪论部分说明了三个问题,即:国内外学者对于希区柯克电影研究的现状、本论文选题的意义以及本论文选题的创新之处。而正文部分则对于希区柯克电影中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理论进行了四部分的阐述:正文的第一部分说明了希区柯克在自己的电影作品中是如何定义“悬念”的,并且从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对于希区柯克自身“悬念观”的设置与成因进行了分析。接下来则讨论了希区柯克电影中“悬念”的四种表现类型以及这些表现类型是如何突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理论的。正是由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理论的独特美学魅力才形成了希区柯克电影作品对于观众的吸引力。正文的第二部分,主要是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理论在希区柯克电影作品中的验证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的。希区柯克电影中对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理论的视觉阐释是非常明显的,例如在希区柯克的电影作品中,对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理论中的“人格理论”进行阐释的影片有《惊魂记》、《辣手摧花》等;而对于“释梦理论”进行阐释的影片有《艳贼》、《爱德华大夫》等。除此之外,在希区柯克的电影作品中对于弗洛伊德“性”理论进行阐释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阐释了“俄狄浦斯情结”的影片有《群鸟》、《美人计》等;表现了“窥视理论”的影片有《房客》、《后窗》等;而表现了“同性之恋”的影片有《夺魂索》和《蝴蝶梦》等。所以当代电影界的学者,常常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法理论为研究途径,来对希区柯克电影作品中的“悬念”进行分析研究。正文的第三部分则是以希区柯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惊魂记》为例,来说明希区柯克是如何以自己擅长的电影技术为手段将弗洛伊德深奥难懂的精神分析学说理论为观众进行清晰易懂的视觉阐释的。希区柯克用自己所擅长的方法推动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理论在人类社会中的传播。其中值得肯定的是,希区柯克没有站在道德的高度来对这些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批判,而是着重在影片中展现了这类人群疾病的心理形成机制。正文的第四部分,则是基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去寻找希区柯克电影作品中对于当代本土悬念类型影片的贡献与美学意义。从希区柯克电影作品中“悬念”设置的较为精彩、成功的范例部分结合当代其他悬念类型影片中与其相关的部分进行深入性的研究与探讨。从而得到在希区柯克的电影中精神分析学说运用对于当代悬念类型影片的启示。例如,在剧情创作方面,希区柯克的影片会使得大量本土悬念类型影片的创作者们懂得如何利用精神分析学说理论来增添自己作品的美学意义进而达到增强其在国际电影市场上竞争力的目的。直至今日,希区柯克电影中独特的叙事方式以及对于人类心理机制的生动再现,对于当代悬念类型影片的创作都是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的,也正是希区柯克这种极具个人色彩的叙事方式才使得他的电影作品的艺术魅力可以跨越时间的长度,达到恒久不衰的影响。最后,在结语部分,笔者尝试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理论与希区柯克电影中“悬念”设置的关系进行总结,希望可以达到更为深刻与全面的认识。希区柯克运用自己的电影作品对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理论进行了多次、详尽的阐释,这些阐释一方面可以使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理论更好的在社会层面上,被观众所理解、接受;另一方面,希区柯克在电影作品中对于人类心理层面的关注,使得更多观众开始对于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进行思辨。这也正是希区柯克的作品直至今日仍旧存在着恒久的艺术生命力与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