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当代“70后”作家的创作成就日渐丰厚,从代际意义上文学创作的整体性来说,诸多小说文本特别是长篇小说已经显现出了经典化的趋势。“70后”长篇小说的创作在当代文学的场域中呈现出多元丰富的文学样态,无论是对文学传统的充分继承,还是美学经验的多维度延伸,都构成了当下文学研究新的学术生长点与阐释空间。如果体察“70后”长篇小说创作的总体性脉络,则会发现抒情传统是这一创作整体的内生性动力因素与整体性文学风格。本研究立足于“70后”的长篇小说文本,以对其创作的总体态势的把握与个案分析的展开为研究过程,建构起了抒情传统在所研究的诸多小说文本中的动态呈现,研究的展开从抒情传统是否存现于“70后”长篇小说的问题意识出发,利用文本细读、逻辑推演以及文学史观照等方法进行论述,证实了研究初期的学术预设,将这一创作整体中抒情传统的四个精神内蕴与美学面向构建了出来,最终得出了中国当代“70后”长篇小说中存在着不同维度的抒情传统这一结论,同时也在完整的论述过程中展现了该创作群体复杂多向的总体性抒情图景。具体的研究过程由六个部分构成。首先对“70后”长篇小说以及关于抒情传统的相关研究状况进行了文献梳理与辩证式的评述,同时对研究所涉及到的具体概念诸如“70后”、抒情传统、主体性、历史性、当代性以及先锋性进行了相关性的界定。其次是对“70后”长篇小说中抒情传统的四个维度与具体作家的文本实践进行结合性的论述,在抒情传统的主体性建构层面,在把握“70后”写作中抒情主体与“总体性”风格的显现时对徐则臣、任晓雯、付秀莹等作家的文本进行分析,在抒情传统的历史性图景构建层面以抒情史观为角度切入,对葛亮、路内、徐皓峰等作家的文本进行阐述,在“70后”作家对抒情传统的当代性显现方面,以石一枫、梁鸿、弋舟等对“情动现实”与当代经验的书写中进行论据的推进,在抒情传统的先锋性诉求方面,以阿乙、鲁敏、李浩等作家的文本中所呈现出的抒情话语为论述切入点展开研究。最后,本研究在结语中对“70后”长篇小说的抒情传统研究这一论题的论述目的、结果分析以及研究意义作出了结论性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