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周血管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它会导致外周血管的狭窄甚至是闭塞,从而阻止血流流入到下肢末端。随着现代老年化程度的加剧,PAD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达到了12%。在美国大约有8百万到1千2百万PAD患者。德国的流行病学报道大于65岁的老人中,女性发病率达到17%,而男性甚至达到20%。现有病例表明,PAD严重地影响了生活质量,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严重下肢缺血患者1年生存率为25%。并且,46%-71%的PAD患者同时患有冠心病,不少于10%的PAD患者还有脑血管疾病。一些PAD患者可能会要求下肢截肢,从而缓解疼痛,改善生活环境。为了避免截肢或者其他更为严重的后果,往往采取血管造影,支架或者血管外科手术,使得血流得以恢复。然而,接受血管手术的PAD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远低于接受类似手术的冠心病患者的生存率。更为重要的是,很多PAD患者并不一定适合血管支架或者血管外科手术。所以,采用血管生成因子进行治疗性血管新生,加速血管新生和微环境循环,在最近20年中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大有发展前途的PAD治疗手段。不论以何种注射方式,例如DNA质粒或者重组蛋白,将血管生成因子导入,可能加速血管新生,加快侧枝循环,也有利于血流再灌到缺血组织中。通过实验,主要验证了作为新的血管生成因子AGGF1是否能作为血管新生治疗药物用于严重后肢缺血小鼠的治疗,从而验证是否能用于下肢缺血疾病患者的治疗。在整个试验中,能得到了以下结果:(1)注射到腓肠肌的真核表达质粒AGGF1能够成功的转录生成mRNA并翻译生成AGGF1蛋白。真核表达质粒注射到腓肠肌后,发现外源性的AGGF1可以持续高表达2周,随着时间延长到4周,外源性AGGF1的表达量降低,接近开始的水平。(2) AGGF1的高表达可增加缺血后肢的血流流速。采用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检测小鼠后肢血流。结扎手术后一天,发现结扎腿比假手术腿的血流比例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仅为10%左右。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结果表现注射AGGF1后肢缺血小鼠的血流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的后肢血流,DNA注射后7天,14天和28天,其P值分别为0.016,0.0034和0.0012。对缺血后肢进行了行为学评分,主要指标评分指标为后肢组织坏死和运动能力损伤。注射AGGF1的后肢缺血小鼠的这2项指标都明显低于注射空质粒的后肢缺血小鼠。(3) AGGF1高表达能抑制缺血引起的组织坏死。通过对注射DNA治理后7天的后肢缺血老鼠腓肠肌组织进行切片HE染色,发现AGGF1可以明显抑制由缺血导致的细胞组织坏死情况。(4)过表达AGGF1可以加速缺血的腓肠肌的血管新生。将注射质粒的后肢缺血小鼠的腓肠肌组织切片进行CD31免疫组化检测,发现注射AGGF1的小鼠血管新生能力明显好于注射空质粒的小鼠(P<0.01)。AGGF1高表达能促进缺血后肢的血管新生。另外,注射AGGF1质粒和注射空质粒的后肢缺血老鼠的VEGF的表达量没有发生改变。总而言之,实验数据表明采用AGGF1裸质粒在后肢缺血小鼠模型中进行基因治疗能显著提高血管新生能力,抑制组织坏死。不仅针对PAD患者,可采用AGGF1进行血管新生治疗,而且其他缺血性疾病,例如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都可采用AGGF1进行血管新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