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农业大国.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党中央明确提出,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的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农村人力资源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要素,也是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及全社会必须对农村人力资源认识要有新的提高。充分认识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立现代农业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陕西是一个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在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人口急剧增长、自然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主要农产品竞争力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等问题日益突出。农民是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探究陕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而指出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和具体对策,对于促进陕西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管理学为基础,以人力资本理论、发展经济学、人口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规范分析法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专题研究与系统研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陕西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陕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和开发战略,构建了陕西农村人力资源的模式,提出了陕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和途径。第一章是本文的导言部分。主要对选题的目的、意义、背景及国内外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本文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对人力资本理论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界定了农村人力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分析了现阶段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三章从陕西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存量、健康存量、技能存量等方面,深入分析了陕西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指出陕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陕西农村低素质劳动力对陕西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第四章分析了陕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目标和任务,提出了陕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战略。即建立以教育为主导的人力资本积累机制和以地区流动为主导的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机制,通过完善用人机制,营造人才生存环境,建立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实现陕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有效配置,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发展基础。第五章对近几年我国涌现出来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模式、新办法如“政府+农户模式”、“高校+政府模式”、“高校+基地+农户模式”、“高校+企业+农户模式”等进行总结和提炼,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白水县政府、阎良区政府联合建立了苹果、甜瓜基地解决了技术、人才的问题为案例,分析高校与政府联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模式的运行条件、组织方式和运作机制。第六章从五个方面重点阐述了陕西省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和途径:一是通过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加强农村职业、高等教育和农民知识技能培训来提高陕西农村劳动力的整体质量。二是通过控制陕西农村人口数量,发展和完善农村卫生事业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来实现陕西农村人口数量目标。三是构建陕西农村劳动力的组织体系、培训体系和劳动力保障体系。四是加快陕西中小城镇发展、发展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陕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能力的提高。五是实施农科教结合、推行农业产业化发展。第七章通过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典型案例分析,对本文提出的观点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走农科教结合与城乡一体化道路构建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的陕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