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入WTO以来,中国农产品市场逐步开放,农产品贸易持续增长,对国内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以及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差距越来越大,自2004年起,中国农业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对农民增收和农业生产的平稳发展造成了较大的挑战。由于农业的多功能性和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各个国家都对农产品国际贸易设置了不同的保护措施。其中,反倾销是抵制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有效手段。按照WTO反倾销规则,自提交调查申请起,提起反倾销诉讼的国家可以有2年以上的调查时间,这就给当事国一定的缓冲时间用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以及采取其它措施,通过提升竞争力来到应对国际低价产品的冲击。在当前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逐年扩大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如何运用反倾销手段,有效保护国内农业市场,防止国内农业生产受到不公平竞争,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反倾销理论,在研究国际和国内农产品反倾销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外对中国存在倾销现象的马铃薯淀粉,以及可能存在倾销的大豆等进口农产品进行实证考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都频繁使用反倾销措施保护国内产业。中国农产品屡屡受到国外反倾销制裁。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对国外农产品反倾销数量少、起步时间晚、征收反倾销税率低,因此,中国农产品对外反倾销实践仍然很不成熟。(2)本文通过对存在倾销现象的进口大豆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进口美国大豆在补贴政策的支持下低价出口到中国,出口CIF价格与美国国内现货价格明显低于正常运输费用,同时使中国国内产业利益受损。本文的研究证明,美国大豆是以“非正常价值”向中国倾销大豆,导致中国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且倾销大豆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属于掠夺性倾销。中国政府及有关行业组织应予以高度关注。(3)本文对中国主动发起的农产品反倾销第一案——马铃薯淀粉反倾销案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进口欧盟马铃薯淀粉实施反倾销措施前后的产业状况,发现实施反倾销措施后国内一系列经济指标均得到好转,证明中国使用反倾销手段取得了积极效果。因此,中国要积极利用反倾销武器保护自身的权益,促进国内产业的健康发展。(4)中国当前农产品反倾销实践中存在缺乏反倾销预警机制、反倾销主体反倾销法律意识缺失、反倾销法规存在缺陷、行业协会没有发挥作用、反倾销力度不够等问题。为了有效利用反倾销的有力武器,保护本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应尽早设立预警机制、提升国民反倾销意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增强农业抵御倾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