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学前家庭教育中,除了父母教育孩子外,还有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和其他人等。这些人虽然都是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成材,但由于他们经历不同、学历不同、文化素养不同等方面的原因,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大区别。研究者发现百分之九十一的家庭关注孩子的教育,多数家庭教育者没有教育一致性意识,家长获取教育知识途径普遍偏窄且差异显著。教育孩子的知识,父亲主要靠夫妻商量获得;母亲主要是靠自己的看法和夫妻商量获得;奶奶辈相信老师,主要靠与孩子的老师沟通获得。无论是在教育理念上,还是在教育方法上,都有不同的地方。家长们之间的教育,有时相互抵消,让孩子不知所措。针对以上社会现状,本研究试图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查阅相关的资料,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更好地促进学前家庭教育。研究者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了录入、处理和分析。通过调查得知,孩子的父亲、母亲和奶奶辈在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教育方法上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和一些一致的地方。在教育理念上,不一致的部分:母亲最重品德教育,父亲更重智力开发;奶奶辈注重成绩;奶奶辈是最同意教育主要由学校承担的群体。一致的部分:近九成父母和奶奶辈同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多数家长认为学习品质主要是学校培养的;家长对上学目的一致。在教育目标上,不一致的部分:奶奶辈学历虽低,但对孩子的教育期望最高;奶奶辈最希望孩子有自立精神,但实际中却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品质。在教育方法上,不一致的部分:父亲宽松、母亲严厉、奶奶辈没有原则性;有少量父亲不考虑其它家长的教育意见;父亲教育孩子时受其它家长阻拦最多;父亲最善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奶奶辈喜欢为孩子买小零食;父亲在所有家长中是最前后不一致的。一致的部分:有五成左右的家长经常给孩子买课外读物。研究者通过深入分析,探究学前家庭教育一致性差异的深层原因,归纳为自身经历、学识水平、固有观念、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原因。父亲、母亲、奶奶辈由于以上的四个方面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在教育孩子时的差异。针对以上状况,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对奶奶辈的建议:应品德、身体、成绩并重;让她们明白,家长是培养孩子学习品质的关键;注意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和良好习惯;要给予孩子适度的期望;让孩子少吃垃圾食品。对父亲的建议:严厉一些但给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必要时与其他家长商量后再教育孩子;保持自身前后一致性。对所有家长的建议:批评孩子更要做到一致。对社会各界的建议: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使他们在更高层次上达成一致。学前家庭教育是对孩子至关重要的。做家长需要技巧,家长要提高自身教育素养,要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在更高层次上谋求教育一致性。父母和奶奶辈多交流,在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形成互补而又一致的教育团队,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