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发新股融资方式自1998年6月在我国正式采用以来,增发新股数量、增发融资净额及其占市场总融资额的比重均增长迅速,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重要的股权再融资手段。然而,与上市公司的增发热情相比,投资者对增发融资的反应却不是积极,市场反应也不好,伴随着公司增发公告的颁布,公司的股价往往会下跌。一些学者也研究得出,增发新股的公司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有业绩变差的趋势。证监会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也相继出台了好多政策,包括对市场着重要影响的三个文件:《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关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有关条件通知》和《上市公司公开向社会募集股份暂行规定》。这三个文件的颁布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上都是结束了一个旧时期,开辟了一个新时期。使得证券市场呈现了明显的阶段性。那么在以政策为标志而分成的不同的阶段里,增发公司的股价效应是不是有所不同?其增发后的经营业绩表现是不是也有所不同?这就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本文以2000年5月-2004年12月增发新股的8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事件研究和多元回归为研究方法,对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短期市场效应及长期业绩进行实证研究。增发新股公告效应是指上市公司公告增发新股引起的二级市场股价的变化,通常用公告期间股票的异常收益率来检验。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增发新股公告效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评价,并以此为理论基础,采用“差值”的方法,即公司颁布增发公告后20天的累积超额收益减去颁布增发公告前20的超额收益,以其差来度量公司增发公告引起的超额收益。主要是剔除掉公司颁布增发公告之前固有的超额收益。以这种超额收益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把政策作为变量加入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同样,本文以公司净现金流代表公司的经营业绩,以公司增发后两年的净现金流减去公司增发前一年的净现金流得到的差值来衡量增发公告给公司带来的影响,以其为因变量,把政策作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通过对我国增发监管政策与上市公司增发公告的股价效应和长期业绩的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在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增发公告仍然有负的价格效应;公司增发后业绩较之以前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在本文研究的时间窗口内,其下滑幅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小。即前期增发的公司业绩下滑幅度要大于后期增发的公司。 2.政策的松紧影响公司增发公告的负价格效应,但对其长期经营业绩无显著影响。 可以看到对上市公司增发资格的限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公司增发公告的负价格效应,政策对增发公司的资格限制的越是严格,增发公告的负价格效应越小;反之,政策对增发公司的资格限制越是宽松,增发公告的价格效应就越大。但政策对增发公司资格限制的严格与宽松,对增发公司的长期经营业绩没有显著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后期增发的公司业绩长期来看要优于前期增发的公司业绩。这可能是归功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归功于逐渐建立起来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说明我国资本市场在发展中逐渐趋于成熟。 3.增发公司距离公司工PO的时间对公司的增发公告负价格效应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公司长期经营业绩无显著影响。增发公司距离其IPO的时间越短,其增发公告的负价格效应越大;反之增发公司距离其IPO的时间越长,其增发公告的负价格效应越小。 4.净资产收益率(ROE)对公司的增发公告负价格效应有显著的影响;对公司增发后的长期经营业绩影响显著。ROE越高,增发公告的负价格效应越小;反之,ROE越低,公司增发公告的负价格效应越大。 5.融资规模对增发公司的增发公告负价格效应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公司增发后业绩的走势没有显著影响。融资规模越大的公司,其增发公告的负价格效应越大;反之,融资规模越小的公司,其增发公告的负价格效应越小。 6.债务规模对公司的长期业绩有显著的影响。债务规模越小,则公司增发后的业绩走势越好。否则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