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致病性李斯特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ltt_step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斯特菌是一类重要的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可引起人类和动物的败血症、流产、脑膜炎和胃肠炎等临床症状,死亡率可达30%。老人、儿童和免疫力低下人群最易感。李斯特菌属有六个菌种,其中只有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LM)和伊万诺夫李斯特菌(Listeria ivanovii,简称LI)具有致病性。LM是引起人类李斯特菌病的主要病原,在其13个血清型中,90%以上的人李斯特菌病由1/2a、1/2b和4b血清型引起。LI极少引发人类疾病,有少数动物感染病例报道。本研究分别提取三株致病性李斯特菌(1/2a型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M4、4b型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F4636及一株L.ivanovii)的菌体蛋白和分泌蛋白进行了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并将二维电泳技术与免疫印迹技术结合对三株李斯特菌的菌体蛋白进行了免疫蛋白质组学分析。   在菌体蛋白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中,应用固相pH梯度二维凝胶电泳获得了重复性较好的2-DE凝胶图谱,利用PDQuest软件筛选出差异蛋白质,切点进行质谱分析,用MALDI-TOF/TOF-MS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MASCOT数据库进行搜索,获得所鉴定蛋白质的生物学信息。通过质谱鉴定,得到的20个差异蛋白,功能涉及糖代谢、能量代谢、细胞周期控制以及宿主侵袭、分子伴侣等众多事件,为了解致病性李斯特菌的种间差异和遗传进化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应用免疫蛋白质组学方法检测三株李斯特菌菌体蛋白,发现12个具免疫原性蛋白,其中乙酰乳酸合成酶和FeS组装蛋白SufD首次发现具免疫原性,其它蛋白在多种病原微生物中也检测到免疫原性,为了解李斯特菌的致病机理,发现新型毒力因子,开发有效的李斯特菌疫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采用TCA沉淀法分别提取三株李斯特菌分泌蛋白,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初步了解LM与LI在蛋白质水平上的差异,质谱成功鉴定18个蛋白质,主要为李斯特菌毒力相关蛋白、细胞壁溶解素、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分子伴侣等相关蛋白。发现上清中出现没有预测的信号序列的蛋白质,提示李斯特菌中可能存在未知的蛋白质分泌途径。本研究发现了一些潜在的李斯特菌毒力因子,为LM与LI的致病性差异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其他文献
1.安全齐穗期是安排各品种播栽期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应用江苏由北至南4个代表性地点(赣榆、淮安、扬州和吴县)近50年(1958~2007)5 ~ 10月逐日日平均温度资料,根据生产上常用的耐寒性较弱和较强的粳稻安全齐穗期的温度指标,得出了近50年及其前25年和后25年4地点两类粳稻保证率为50%、80%和90%的安全齐穗日期,后25年各地的安全齐穗日期较前25年普遍延迟,延迟的幅度在3~4天;后25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湿法磷酸副产氟硅酸(H_2SiF_6)中的氟和硅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的新方法。首先,以磷酸副产氟硅酸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氨水为碱源,通过不同的水浴加热时间和水浴加热温度来合成含钛硅基介孔分子筛。然后对合成的介孔分子筛后的含氟滤液进行回收,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依次加入硫酸钠(Na_2SO_4)和(Al_2(SO_4)_3)合成高分子比的冰晶石。通过不同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