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已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它对宏观经济的发展思路、产业结构变动、外贸出口等都产生很大影响。能源制约如何制约经济发展?当前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我国如何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产业结构如何调整?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对我国能源效率作进一步研究。本文正是以能源效率研究为中心,从经济增长理论、产业层面、区域层面对能源效率、能源强度进行分析,在实证基础上得出一些政策建议。本文首先对能源效率方面研究所涉及的各领域作系统的文献综述,对各种主流的理论模型作介绍。在考虑资源因素的经济增长理论方面,当前理论界常把资源作为经济增长的要素进入模型,而忽视资源价格变动对加速资源利用技术进步的影响。本文的特点是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将经济内生动力源假设为技术进步变动率是能源价格变动率的函数,从而分析宏观经济的均衡路径,模拟产业结构变动途径。在宏观经济层面,运用协整理论对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变动进行长期均衡分析。首先针对目前产业结构高级化定义不清现状,提出基于Moore指数理论构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再对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高级化进行分析。分析显示2009年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出现迅速上升现象,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而能源的消耗结构与这两变量间不存在共同变动趋势,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速度间存在此消彼长现象。从产业层面,本文首先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对1997-2007年三张全国投入产出表进行整理,从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分离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进而对历年资本、劳动的人数进行整理,从而进行我国产业各要素的完全消耗进行核算。第二阶段是通过DEA、Malmquist指数分析等理论进行效率进步测算,以此分析出各产业各时期全要素的完全消耗的效率变动与技术进步,提出各产业节能潜力的可挖掘点。分析显示我国近几年经济全要素效率有持续提高,但增长方式有明显变化,技术进步开始起主导作用,规模效应、纯技术效应成为经济效应提升的阻碍。石油相关类产业、机械制造相关产业等效率提升较明显,而农业、食品、木材、皮革等产业效率有一定下降。认为今后产业发展的思路要兼顾到产业中间产品的消耗,转变粗放式发展方式,以提升技术进步为中心。本章的贡献是尝试对中国各产业的全要素完全消耗进行核算,并进行效率变动分析。从区域层面,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将空间计量模型引入到能源经济研究中。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能源强度的空间相关性、能源强度的收敛性、能源强度的空间影响因素等。结果显示我国能源强度,以及能源强度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西北地区存在能源强度高、东南沿海存在能源强度低的空间聚集现象,能源强度的收敛性在2005年前后显著放慢,产业结构、国有经济比重、FDI对能源强度收敛性有显著正影响。FDI对能源强度的变动影响最显著。研究显示我国节能减排的压力非常大,需要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国有经济比重,引进先进技术,合理使用外资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