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表面流人工湿地对灌溉水中镉的净化效果及积累特性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shiaijiuj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减轻稻田土壤重金属Cd污染,降低稻米Cd污染风险,阻断控制灌溉水Cd的输入,研究了表面流人工湿地去除灌溉水中Cd的效果及机理。本试验选取梭鱼草、野茭白、狐尾藻3种常见湿地植物,在室内构建了Cd微污染灌溉水净化模拟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以下简称模拟湿地),研究了不同植物搭配下单级湿地与三级湿地对水体中Cd的去除效果,分析不同进水Cd浓度、水力停留时间对系统净化效果的影响。通过建设的农田灌溉水重金属Cd净化人工湿地系统试点工程(以下简称湿地试点),开展长期持续监测,研究其对灌溉水中Cd的持续去除效果,分析了湿地植物与底泥沉积物富集Cd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估算了试点湿地进出水Cd通量以及系统各单元拦截Cd总量情况。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模拟单级湿地各处理中,保持植物生物量相同情况下,狐尾藻与野茭白搭配处理相较于三种植物单独种植与其他搭配种植方式对水体Cd去除效果最好。在入水Cd浓度为10μg·L-1,各单级湿地处理均能使处理后的水体中Cd浓度低于国家标准GB5084-1992灌溉水水质标准(5μg·L-1),而入水Cd浓度为20μg·L-1,HRT12h时,各单级湿地处理出水水质均不达标(>5μg·L-1);两组模拟的三级湿地处理中,三种植物两两搭配并串联的T2处理效果最好,在实验不同入水条件下均能使出水Cd浓度低于5μg·L-1,三级人工湿地相较单级湿地是更好的工艺选择,对水体Cd的持续去除效果较好。模拟湿地系统中,沉积物对水体中重金属Cd的截留量高于植物,在截留过程中占主要作用,沉积物对Cd吸附可能主要以有机组分的作用为主,而-COOH与-OH为吸附Cd的有效官能团。(2)湿地试点“植物塘+人工湿地+吸附池”净化系统中各处理单元均能有效降低灌溉水中Cd浓度,使水中悬浮态Cd和可溶态Cd的浓度显著降低,去除率分别达到86.58%和90.37%,对灌溉水中Cd有较好去除能力;灌溉水入水口悬浮态Cd浓度与悬浮颗粒物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悬浮颗粒物浓度与入水流速呈显著正相关;湿地系统对悬浮颗粒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为81.54%。在十一个月监测期间,净化系统通过灌溉水与大气沉降共输入Cd通量约为954.95 g,有效拦截Cd约为868.52 g,各个单元拦截量从高到底依次为一级植物塘(544.64g)>三级人工湿地加吸附池(167.62 g)>二级植物塘(156.26g)。(3)湿地试点净化系统中三种湿地植物均能有效富集灌溉水中Cd,且富集浓度整体随水流沿程成逐渐下降趋势,监测期间,梭鱼草与野茭白根部、茎叶部最大富集Cd浓度分别为:164.18、105.56与8.45、5.61 mg·kg-1,狐尾藻最大富集Cd浓度为:69.08mg·kg-1;梭鱼草、野茭白地上茎叶部分单位面积富集Cd总量分别在10月与9月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26、6.13mg·m-2,狐尾藻单位面积最大富集Cd总量在9月达到最大值为59.47mg·m-2;湿地系统中底泥沉积物Cd浓度随监测时间推移整体呈上升趋势,一级植物塘底泥富集Cd速率较快,对比一年间监测开始与结束时底泥Cd各形态变化情况,底泥沉积物中Cd浓度主要以弱酸可溶态形式增长。
其他文献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过度的虚拟化促使人们在实体环境中追求情感的补偿,要求空间设计在现实形态上赋予人们更为广阔的体验。在空间中,人与人、人与空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有可能发生交流,通过交流而产生的感受会使人超然出空间而达到某种情感上的体验。梅山文化园是为展现和弘扬梅山地区地域文化而建设的乡野公园,其在规划设计中注重对地域文化的情感表达,园区内空间极具体验性,对本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基于情
禽白血病病毒是一类以引起禽肿瘤性增生及病变为特征的RNA病毒,是禽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成红细胞性白血病等疾病的主要成因,也是造成部分具有传染性的良恶性肿瘤的关键因素。本文以自然感染禽白血病病毒的雪峰乌骨鸡及人工感染禽白血病病毒雏鸡为模型,初步探讨雪峰乌骨鸡禽白血病病毒分离及其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检测,以期为临床上地方品种鸡禽白血病的防制提供依据。从湖南某雪峰乌骨鸡种鸡场采集病料,通过
随着益生菌产品近年来逐步被公众所认可,市场对于益生菌的需求日益增加,有关益生菌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且广泛。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益生菌多来源于国外,因此,本研究从湖南的山区牧场鲜牛乳中分离乳酸菌,根据益生菌的特性进行初筛及鉴定,之后采用体外实验筛选具有高黏附性的菌株,并确定其生物学分类;最后通过细胞实验,评价高黏附性益生菌株对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具体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对采自湖南邵阳南山牧场
褐黄血蜱是我国中东部各省、市、自治区的优势蜱种,它携带多种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等病原,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由于该蜱偏好于侵袭野生动物,尤其是刺猬,故长期为人忽视,本研究对褐黄血蜱卵的生产和孵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26-30℃均是褐黄血蜱产卵的适宜温度;在这些温度下,雌蜱产卵量与体重有正相关关系;温度、雌蜱体重对产卵过程过程有较大的影响。在26-30℃下,褐黄血蜱孵化的积温为
水稻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种子活力在南方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下降,在贮藏运输过程中尤其如此,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国内外研究者已经围绕种子老化劣变过程开展了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转录组等大量研究,但是对于水稻老化活力下降的调控机制仍不够清晰。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广泛参与生物的生长发育、抗逆、生理和病理过程,但在种子中的功能研究较少。我们前期利用链特异性测序(s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穴压豆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疗效,探讨其疗效的优势所在,为临床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就诊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配合耳穴压豆组(治疗组)和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组(对照组)等2组。前者选取百会、颈夹脊(C3-C6)、风府及双侧风池、三阴交为主穴,结合证型随证加以配穴,以平补平泻针刺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耳穴选取交感
磷是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土壤中磷的生物有效性取决于磷的含量和形态。速效磷作为反映土壤供磷水平的基本指标长期以来普遍受到关注,对土壤磷的有效性研究和报道也很多,但对植烟土壤磷的有效性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在湖南省第二次植烟土壤普查土壤速效磷分布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湖南主产烟区的植烟土壤,根据其土壤类型和速效磷含量的不同,选择并采集了11个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本,在不施磷肥的基础上,进行2年种植3茬烟
学位
芽变育种是果树育种的一种重要方式,因选育时间短、效果好在果树选育中被广泛应用。柑橘属中脐橙品种通常由芽变选育而来,成熟期集中在11月~12月,早熟和晚熟脐橙品种少,目前伦晚是市面上唯一较为畅销的晚熟脐橙,可供消费者的选择较少。晚熟脐橙的成熟期较晚,田间栽培时易受低温冻害,因此脐橙的抗寒性评价至关重要。本研究选用纽荷尔晚熟芽变‘炎明橙’为试验材料,将从生物学性状、抗寒性、遗传变异与稳定性三个方面对‘
我国养兔历史悠久,是兔肉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传统的选育方法往往不利于家兔生长性状的早期育种选择,利用DNA水平的选择方式来实现代替遗传表型学作为科学基础的辅助选择,能大大提高选种的效率和准确性。本研究为了寻找与家兔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获得对生长发育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功能基因和分子标记,为家兔的饲养和育种提供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试验以九嶷山兔(JYS),新西兰兔(XXL),福建黄兔(F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