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业是天然的弱质性产业,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业生产风险较高。第二,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较难识别低风险农户,商业银行通过制定统一利率来降低还款风险,低风险农户贷款成本提高,退出信贷市场,农业信贷市场容易成为“柠檬市场”。第三,农户和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高审查成本、高实施成本以及高贷后监督成本等问题,导致商业银行在农村信贷市场放款是一个高风险低收益的操作,商业银行不愿贷款给农户。第四,由于我国市场机制不健全、产权制度缺陷及法律体系不完善,农业没有建立良好的信用基础。农业生产规模小、产值低、分散化严重以及有效抵押物不足,农户通过提供各种抵押品来解决农村信贷市场失灵问题的路径也行不通,农户难以在正规金融机构获得借款。农业在信贷市场存在以上种种问题,但也存在其它产业所不具有的优势。一方面,农村是依托地缘、血缘建立的部落形式的聚集地,各农户之间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交易频繁,农村社会是一种高度相识性社会,传统道德约束性强。另一方面,农村产品交易范围较小,各农户及涉农企业之间重复交易概率较高,接近无限次重复博弈。农户及涉农企业之间相互了解,声誉信息传播快,农户违约成本高。因此,如何在农户有效抵押物不足、农户和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根据农户现有环境和交易特点建立新型的信用机制,在这种信用机制基础上,可以有效防范农户的机会主义行为,并有效控制银行的信贷风险,是解决农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所在。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适合农户融资的融资方式,即农业供应链金融。农业供应链金融是指在某优、特农产品供应链上,龙头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对其上下游中小企业、农户利益进行捆绑,提高个体之间交易粘性,通过解决农户和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建立新型动态信用机制,使农户可以在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的新型融资方案。该供应链金融的特点:一是,供应链上的农户及涉农企业具有自我筛选和横向监督的功能,可有效缓解银行与单个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二是,该网链结构可以增加各个体之间的合作粘性。商业银行通过嵌入供应链,可以对交易的现金流进行控制,用来替代对有效抵押物未来现金流的控制,构建动态信用机制。目前,针对供应链金融融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案例分析上,大部分学者只是对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进行了阐述,较少人对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内在可行性机理进行研究。本文在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总结现有供应链金融实践模式的基础上,从农业供应链建立的新型农户动态信用机制角度,并结合案例分析,阐述了供应链金融解决农业融资难问题的可行性。本文的第一章主要讲了该文章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并对供应链及供应链在农业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综合叙述;第二章主要讲我国农业的融资现状及融资难问题原因;第三章对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构成及特点进行了描述;第四章是文章的核心部分,通过贝叶斯方程和博弈理论阐述了农户为什么在传统信贷市场融资难,供应链金融如何通过解决农户的信息不对称与信用缺失问题,使农户可以在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第五章以云南省德宏州咖啡产业为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再次阐述供应链金融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的操作模式及流程;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