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瓮安生物群产出于贵州省瓮安县,赋存于距今约六亿年的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含磷地层中。它以真核生物为主体,是处于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前夜立体保存的磷酸盐化生物群,是当前国内外古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以其中的微管柱状化石为研究对象,着重讨论了其多样性的形态结构及形态分类等问题。微管柱状化石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化石类型的不断增加,其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也多。笔者在采集了大量生物化石的基础上,对三百多枚管柱状化石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和仔细的描述,发现该类型化石在形态、结构方面存在着许多特征性差异,包括前人纳入同一属种的化石体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有关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的争议,实际上也是形态结构明显不同的两种类型。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在对早期生物化石不能确定生物属性的情况下,其形态学分类是必要且可行的研究方法,是基础性的工作。本论文基于形态结构的对比分析,并参考前人化石资料,首次对本区微管柱状化石提出了一套形态分类方案,并提出了微管柱状化石形态分类研究的几项新观点和新思想。形态分类是生物分类的基础,一定的生物种属应当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结构和形态的差异往往预示着生物物种的本质不同。该时期的生物正处于生命发展的初期阶段,物种分化也刚刚起步,分异度不太明显。相似性较多反映了初生生物演化的同源性,微小的差别则代表着原始生物向不同方向分异演化的初始性。正是由于该生物群处于生物大的辐射之前的特殊性,这些小的差异很可能会成为生物体千差万别的起始点,促使它们走上不同的发展演化方向。因此,这些差异是早期生物的重要特征,也是对其深入研究的依据。笔者对管柱状化石的一些类型做了生物属性上的探讨和对比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新看法。在研究过程中共发现了8种未见报道过的化石新个体,为早期生命研究提供了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