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粹派作家创作中的农民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粹派文学是19世纪下半期俄罗斯文学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民粹派作家对人民的描写方面。19世纪,农民是俄罗斯人民的主体,研究俄罗斯农民及其性格特征,对于了解俄罗斯传统文化、理解俄罗斯民族性格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本论文的主要任务即为研究民粹派作家创作中的农民。首先追溯民粹派作家“到民间去”关注农民的缘起,然后结合文学作品,分析民粹派作家在创作中塑造出的“天使”农民和“恶魔”农民形象,最后探求“天使”农民与“恶魔”农民在民粹派作家创作中并存的社会深层次原因。  民粹派作家塑造了符合自己想象与期待的“天使”农民形象:他们是“土地的侍者”,被“土地的威力”牢牢吸引在土地上辛勤劳作,他们崇拜“润泽的大地母亲”,这与他们对莫科什女神的崇拜、圣母崇拜一脉相连;他们是“村社的儿女”,团结和谐地生活在村社大家庭里,他们平均分配土地,遵循祖辈们世代形成的平等民主的村社原则和互帮互助的道德传统;他们是“上帝的忠臣”,虔诚信仰东正教,他们拒绝各种形式的贪婪,蔑视金钱、物质财富,严守教规,禁欲修行,其虔诚信仰笼罩着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他们还是“乌托邦传统的继承者”,憧憬向往自由美好的幸福生活,他们寻找人间乐土、地上天堂,为争取自由而不懈斗争。与此同时,民粹派作家还如实描写了有悖于自己的想象而存在着的“恶魔”农民。  本论文探究发现了在民粹派作家创作中两类农民并存的原因:一方面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在农民头脑中出现了诸多新的想法和新的观念;一方面是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极端性使然;还有一方面是民粹派作家对农民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着偏差的结果。针对最后一个方面,本论文进一步分析探讨了俄罗斯知识分子与农民之间互不理解、沟壑难填的原因。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民族主义,为包含民族、种族、与国家三种认同在内的意识形态,主张以民族为人类群体生活的“基本单位”,以国家为文化或政治的共同体。泰国的民族主义发端来源于对文明化的追求,并
“融合”或“界限消融”是玛里琳·罗宾逊的小说《管家》中的一个核心主题,对于理解这部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区分物质和精神两个
期刊
期刊
期刊
当说话者在表述话语命题信息的同时,也表述自己对这些信息的立场态度,这是构成话语交际能力的两个重要成分(何安平,2011a)。李战子(2002)指出教师话语可以成为表达人际意义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