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美国城市化和郊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国城市的生态组织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单中心结构的大都市区初步形成。所谓大都市区,指的是一定规模的中心城市及其与之有着紧密联系的郊区社区。二战后,美国人口激增,城市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住宅的强烈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迁移到郊区。与此同时,零售业、工商业、办公园区等随之入驻郊区,导致大都市区呈现出爆炸性蔓延的趋势,其规模和数量与日俱增,并在蔓延过程中表现出低密度的特征。在大都市区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土地被用作城市用途,来建设住宅、高速公路、停车场、购物中心、办公园区等,结果导致土地面积的急剧下降,尤其是优质农田的减少。面对农田的丧失,美国审时度势,积极地探索保护农田的方法。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美国大都市区的蔓延对农田的侵占。大都市区的蔓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模的扩大,二是数量的增多。导致大都市区蔓延的原因包括技术因素、美国人的价值观念以及联邦政府的政策等诸多方面。大都市区的蔓延具有低密度的特征,不仅人口密度低,而且居住密度也很低。各种土地开发活动加剧了对农田的吞噬。无论是全国,还是州或者地方一级,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农田减少的现象。第二部分到第五部分是本文的核心,详细介绍美国各级政府和民间保护组织的农田保护方法。在美国,州和地方政府承担着保护农田的主要职责,尤其是地方政府发挥了关键作用。地方政府利用农业保护分区制、购买农业保护地役权以及开发权转让等手段保护了农田;各州政府积极探索农田保护方法,逐渐形成了一套包括调控型、激励型、参与型以及混合型在内的比较完善的农田保护机制。同时以俄勒冈州和加州为例,详细介绍了这两个州的农田保护措施;联邦政府出台了各种农田保护法案,对土地利用进行管制,制定详细的农田保护计划,并对州和地方政府的农田保护行动提供相应的援助。虽然联邦政府的农田保护行动遭遇了挫折,但是联邦政府为保护农田贡献了积极的力量,有效地推动了农田的保护;此外,美国民间保护组织,尤其是土地信托组织,积极参与农田的保护。不仅是全国性的美国农田信托组织,而且众多地方性农地信托组织自发地承担起保护农田的重任。第六部分重点介绍了美国农田保护的意义。农田的保护有着现实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美国农田的丧失引起农业产量的下降、农业产值的减少,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农田的保护可以促进农民就业,推动经济的发展,为人类提供开放空间,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留乡村文化遗产,因而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生态意义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