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际语语用学研究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影响,语际语语用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母语使用者和外语学习者在策略和语言手段的差异方面,也就是外语学习者在言语行为使用上与本族人标准有何差异。语际语语用学研究实质上都是对比研究而非习得研究(Bardovi-Hadig,1999)。就请求这一言语行为而言,大部分研究,尤其是国内现有的研究,大多是通过分析和比较外语学习者和本族人表达请求言语行为的策略异同来衡量外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有为数不多的对不同学习组请求言语行为的研究探索了语用能力发展这一问题。然而,针对语用能力发展这一问题,对中国大陆英语学习者不同学习组请求言语行为研究的文献却很稀少。本文研究四组中国大陆英语学习者[初中组(初三),高中组(高二),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实现请求言语行为的语用能力。本文主要调查以下两个问题:1.四组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语言能力是否有所发展?(a.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请求直接程度是否接近本族人标准?b.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请求内部修饰语是否接近本族人标准?c.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请求外部修饰语是否接近本族人标准?)2.四组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社交语用能力是否有所发展?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五组中国被试和一组英语母语被试。每组中国被试有30人。其中一组中国被试和英语母语被试用来进行汉语、英语、和英汉中介语之间的比较。另外四组中国被试用来调查请求言语行为语用能力发展。汉语对比组的被试是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英语对比组的被试是来中国参加由西北师范大学主办的中美文化交流活动的14名美国大学生,他们分别来自美国爱达荷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初中组和高中组的被试是兰化三中的学生;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和三年级的被试是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数据的收集采用了话语完形法和李克特八级量表。之后,以Blum-kulka,House and Kasper(1989)对英语本族人实施请求言语行为的分类为依据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并从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两个方面分析比较了调查对象的语用能力。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英语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语用能力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某些方面表现出了向英语本族人标准发展的趋势。例如,在宏观层面上,就请求直接程度而言,语用能力的发展体现在直接请求策略和规约式间接请求策略上;语用能力的发展还体现在了内部修饰语的使用上。但是,中国英语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语用能力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某些方面还表现出了同英语本族人标准的偏离。例如,就请求直接程度而言,语用能力的偏离体现在非规约式间接请求策略上;语用能力的偏离还体现在了外部修饰语的使用上。过度使用外部修饰语是外语学习者的一个普遍特征,这一特征在本研究中的中国大陆英语学习者身上也有体现。语用能力的偏离还体现在了社交语用能力上,也就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三个社会因素(提出请求的权利、请求对象的责任、和请求被同意的可能性)的社交语用判断上与英语本族人的判断有偏离。本文各章基本内容简介如下:第一章简介为什么要选这个研究题目、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介绍了与本研究紧密相关的理论背景知识,包括语用能力、请求言语行为实现的模式和数据收集方法,并回顾了对语际语语用发展请求言语行为横向研究的有关文献。第三章介绍本研究设计,包括研究问题、被试、调查工具及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第四章围绕研究问题对调查结果展开了讨论。第五章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并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