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光学参数在胶质瘤射频热疗术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利用NIRS对胶质瘤射频热疗进行实时监测的可行性;获得射频毁损灶的体积,对毁损灶体积(V)、射频持续时间(t)、射频温度(T)及光学参数(μs)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相关性公式;为胶质瘤的治疗开发新型的疗效评估系统。
方法:将C6胶质瘤细胞注入大鼠脑右侧尾状核建立胶质瘤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后的胶质瘤大鼠随机分为非加热组30s、60s、90s,45℃30s、60s、90s,50℃30s、60s、90s,60℃30s、60s、90s,70℃30s、60s、90s,80℃30s、60s、90s共18组。根据分组情况对荷瘤大鼠进行靶向毁损,观察并记录肿瘤组织射频加热时靶点的NIRS参数尤其是优化散射系数(μs)的变化情况(非加热组不予加热只记录相应时间内的μs值);术后利用病理及影像学手段观察毁损情况并计算获得毁损灶体积。
结果:不同时间、温度下NIRS出现特征性变化曲线;当温度不变时,各时间组间μs的变化值及毁损灶体积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时间不变时,各温度组间μs的变化值及毁损灶体积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病理切片显示大鼠肿瘤存在明显射频毁损灶。
结论:大鼠胶质瘤射频毁损过程中优化散射系数(μs)及毁损灶体积随时间、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并拟合获得相应的经验公式,利用NIRS实时活体在位监测胶质瘤大鼠射频热疗的疗效是科学的、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