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城镇建设新时期,城市雨洪问题逐步凸显,生态、生命、财产威胁严重。“海绵城市”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提出,并被寄予厚望。海绵城市的建设旨在加强城市雨洪综合管理能力,维持城市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成为从源头解决城市雨洪、城市水资源、城市水文响应机制等社会焦点问题的重要途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规划、景观、建筑、园林、市政、道路等各相关专业相互配合,同时全面提升设计、管理、协作方式并且有效创新,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构建“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将是助力新型城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兴动力,与此同时有助于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不同区域特征对应着不同的海绵城市建设需求与要求,海绵城市的建设手段的并不是完全无地域复制限制的,例如山地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就极具特殊性。重庆正是典型的山地城市,同时它是国家级城镇群——成渝城镇群的重要核心之一,也是西南地区城市建设的标杆,恰逢重庆市2015年被列为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因此,本论文以重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探索山地海绵城市的建设机制以及规划方法。海绵城市建设包含了一个复杂的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因此,本研究采用复杂系统求解的思路,设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综合解决——实施策略”的研究框架。全文共分五个部分,六个章节。第一部分,发现问题(第一章)。提出论文研究背景、意义和内容,界定了山地海绵城市的概念,明确本文所探索的山地海绵城市的规划方法包含工程设计规划方法与管理规划方法两部分。第二部分,分析问题(第二章、第三章)。分为海绵城市建设基本问题分析和山地海绵城市建设机制分析两个部分,对问题进行逐步聚焦、逐步深入的剖析。首先,通过对海绵城市相关的理论综述与实践案例的归类总结,明确海绵城市的理论内涵、建设目标、建设方针以及应对宏-中-微三种不同规划尺度情况下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其次,在基本分析的基础上,聚焦于山地海绵城市建设,结合对重庆的基本分析,提出山地海绵城市建设基于山地地形地貌、山地城市布局以及山地气象水文为主的三个重要建设机制。第三部分,综合解决(第四章)。基于山地海绵城市建设的三大机制研究结论,提出海绵城市的工程设计规划方法。主要通过城市自然特征组成分类、城市地形地貌特征分类以及城市建设要素分类的手段,分别阐述对应的山地海绵城市的工程设计规划要点。第四部分,实施策略(第五章)。主要针对重庆市现行规划管理体系,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经验,提出重庆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管理方法。第五部分,结论(第六章)。总结山地海绵城市的重要建设机制为城市布局、地形地貌以及气象水文,提出若干针对坡度等山地特征性因子的工程设计规划方法和适用于重庆的管理规划方法。并指出本研究不足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