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传统儒教文化中,宗祠文化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宗祠作为儒教文化的象征和标志,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具有明显的地域风土特征。宗祠是村落中重要的公共建筑,建筑规格为最高等级,风水布局也最为讲究。随着宗族的世代沿袭,祠堂的建筑形态已经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从当今有关宗祠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数研究是以某一地域或单个宗祠为对象,仅探讨有限范围内宗祠的建筑特色,有关宗祠的类型化研究或比较式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语缘”为线索,在现有风土建筑区划的基础上,选取江南系三角区作为研究范围,梳理江南风土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宗祠建筑。更重要的是,从建筑形态的角度,展开对吴语区、徽语区、赣语区内宗祠的比较研究,并通过可读性的图示语言寻找吴系、徽系、赣系宗祠建筑形态的共通性与差异性。论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进行了既往研究综述,并介绍了研究范围和研究框架;第二章通过语系-语支的概念来划分风土区系,选定江南系三角区——吴徽赣来深入研究,进行风土建筑谱系基质特征的解析,为接下来研究宗祠的建筑形态打下基础;第三章分别研究吴语区、徽语区、赣语区内宗祠的建筑形态特征,从宗祠的选址布局、平面形制、空间序列、结构体系、立面造型以及装饰特色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各语系宗祠建筑形态的共通性;第四章综合比较三大区系的宗祠建筑形态特征,寻找共通性和差异性,准确定位地域特色,梳理并总结江南系传统宗祠内在的文化内涵,提取具有可识别性的地域符号,以强化各语系的风土特征;第五章为关于宗祠建筑形态研究的启示,主要结合宗祠建筑的保护现状,对传统宗祠的文化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有关宗祠的保护理念;结语部分对论文进行了总结,认为风土建筑谱系视角下的江南系宗祠具有语缘合力影响下的特色建筑形态特征。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以及整理大量宗祠案例的方式,试图围绕匠作谱系中心来研究语缘影响下宗祠的地域特征,以全新的思维发现宗祠的建筑艺术价值,强化宗祠建筑在传统乡土建筑中的重要地位。并结合现阶段宗祠建筑的保护现状,针对性地提出创新型保护理念,以期为传统建筑的保护及地域文化的传承提供可借鉴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