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水是地球上一切可更新水资源的源泉,雨水资源开发、收集、利用对解决目前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战略意义。由于径流污染物在地表输移的过程中具有随机性与非连续性,使得对径流污染物的地表传输机理变得非常复杂。研究雨水径流对污染物的冲刷和输移规律对雨水利用系统的水质控制和非点源污染控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研究不同下垫面对径流污染物的削减迁移规律。以天然降雨水质指标为依据,在室内进行径流、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首先分析天然雨水污染物指标,得出天然雨水污染物浓度,在天然降雨过程中,在同一时间在不同采样点采样,分析不同采样点径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然后根据天然降雨水质,配制雨水。径流试验采用矩形有机玻璃槽,试验段长度2.5m,宽度12.5㎝。坡度为15°,模拟降雨径流试验集流采用矩形PVC槽,试验段长度2.5m,宽度60㎝。坡度15°。针对6种集雨材料(原土夯实、混凝土、水泥土、塑膜覆土、钠盐处理原土夯实、三七灰土),考虑西北地区暴雨、中雨两种雨强,测定一次降雨不同集雨材料总的集雨效率。模拟降雨径流试验过程中,对各下垫面分别按不同历时(5、10、20、30、40、50、60min)取样,测定CODMn、NH4+—N、TP、UV254、浊度指标。分别进行大、中、小雨强试验,不同降雨水质试验,不同雨型试验研究。分析一次降雨过程中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及削减效果。 通过对原土夯实、塑料薄膜、水泥土、钠盐处理原土夯实、混凝土、三七灰土六种下垫面室内模拟径流试验研究,得出钠盐处理的下垫面不宜作为集雨下垫面,水泥土适合作为庭院式集流场的集流材料。集流效率越低的下垫面对污染物的削减作用越强。 通过对混凝土下垫面变流量与变水质试验研究,得出径流污染物中的NH4+—N与TP在流经混凝土下垫面时竞争吸入与析出,流量的变化对削减作用的影响要远远高于水质的变化对其影响。 通过对水泥土、粘土砖、红泥瓦三种下垫面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得出红泥瓦下垫面为此三种下垫面中最优下垫面。下垫面对CODMn的削减效果决定于下垫面材质中的孔洞与孔隙大小及多少;对NH4+—N与TP削减效果决定于下垫面的渗透力;对浊度的影响决定于下垫面的表面糙率;对UV254的削减效果与下垫面的蓄水性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