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又称为右室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是一种右室发育不良导致的心肌疾病。
1977年Fontaine等首次描述该病。ARVC是一种以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为主要表现的非炎性非冠状动脉心肌疾病,多见于青少年时期。患者右心室常存在功能及结构异常,以右室心肌,特别是右室游离壁心肌逐渐被脂肪及纤维组织替代为特征。ARVC遗传和家族背景明显。1995年WHO在心肌疾病的分型中将ARVC列出,作为心肌病的一类。
ARVC的患病率估计在0.02%至0.1%之间,某些地区的发病率较高(如意大利北部),此病多发于中青年,男性居多,男女患病率之比约为2.7:1,大多数病例死亡时的年龄小于40岁,有些发生于儿童。国外有报道在年轻人群中近20%的猝死是ARVC引起的。ARVC是导致年轻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不明原因的右心衰竭是本病的常见表现。
ARVC常表现为家族性,家族性发病约占30%~50%,遗传学研究已证实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基因缺陷位于14染色体。
目前大多数ARVC的病例报告都来源于欧美人群,我国尚缺乏大样本流行病学资料,多为个案报道。ARVC目前无根治方法,治疗目的在于改善右心衰竭症状,预防与终止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治疗措施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导管消融、植入ICD和外科手术、心脏移植手术等。其中植入ICD是目前ARVC患者预
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通过总结国内文献报道,结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治ARVC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旨在探讨我国ARVC的发病现状、临床特征、诊治情况,从而提高对ARVC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指导早期诊治,从而改善预后。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86年1月至2008年12月确诊的ARVC(2006年修定欧洲心脏协会ARVC的诊断标准)。在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全文检索以“ARVC/D”为自由词或关键词,检索同期国内发表的有关ARVC/D的文献报道,并检索文献中的相关参考文献。
2.研究方法
复习入选病例的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其特点。将数据输入EXCEL2003数据库,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病例数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ARVC2例。在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检索到确诊ARVC的病例数为42例。入选病例共44例。港澳台未有病例入选。
(二)一般情况
1.性别
44例中,男性33例(75%),女性11例(25%),男女比例为3:1。
2.年龄
入院年龄为34.7±15.3(14-70)岁,首发症状年龄为30.7±13.7(8-60)岁。年龄小于30岁的占61.3%,达总体病例的一半以上。其中,21-30岁的病例数最多,占31.8%。```
3.家族猝死及心脏病史
29例未报道有无家族猝死史及ARVC家族病史。余15例中,有8例无家族猝死史及ARVC家族病史,有3例有家族猝死史,猝死年龄介于7-22岁,均为兄-弟关系。余4例有一对姐-弟、一对姐妹同时为ARVC患者。
4.引起ARVC相关症状的诱因
33例未报道有无诱因,9例为情绪激动或劳累时发生相关症状,2例无明显诱因。
5.器质性心脏病
42例未报道有无其它器质性心脏病史,1例无器质性心脏病,1例有冠心病陈旧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病史。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44例中有1例未具体描述症状,具体描述症状的有43例。其中43例患者症状中以心悸最常见(74.4%),其次为晕厥(53.5%),而治疗中猝死有2例(4.7%)。
2.体征:
在具体描述体征的27例中,以心界扩大最常见,占51.9%,14例心界扩大中有8例为向左扩大,2例向二侧扩大,4例只描述心界扩大。其次为心律失常,占37.0%。8例心脏杂音病例中,全部为收缩期杂音,其中6例为三尖瓣区杂音。
(四)辅助检查
1.胸部X线照片:
有胸片结果者25例,17例患者表现为心影增大(68.0%),其中9例描述为右室增大。未见异常的占24.0%。
2.心电图检查:
44例全部有心电图记录,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室性心动过速,占77.3%(34例);其它较常见的为左束支传导阻滞,为70.5%,室性早搏61.4%。而对诊断ARVC特异性很高的Epsilon波则为36.4%。
3.心室晚电位:
34例未报道有无行心室晚电位检查,10例进行了检查,其中有9例阳性,阳性率90%。
4.心脏彩超检查:
44例均有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其中心脏彩超最常见的异常为右室增大79.5%(35例),其次为右房增大(38.6%)、三尖瓣返流36.4%。而右室壁瘤檬膨出占29.5%(13例)。
5.心室造影:
9例进行了右心室造影,全部均示右室扩大。
6.MRI:
5例进行了MRI检查,均显示右心室扩大,其中2例描述右心室收缩功能下降。
7.核素检查:
8例进行了核素检查,除1例仅描述左心室改变外,其余7例均描述右心室扩大其中5例收缩活动减弱。
8.心肌活检:5例进行了右室心肌活检,全部有不同程度的心肌脂肪浸润、心肌纤维化等改变。
9.基因检测:本研究无一例进行了基因检测。
五、误诊情况
误诊2例,一例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另一例误诊为扩张性心肌病。误诊率4.5%。
六、治疗
28例有详细记录治疗情况,其中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有25例,抗心律失常药物+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3例。患者接受胺碘酮(n=13)、心律平(n=12)、β阻滞剂(n=7)、利多卡因(n=13)或采用其它抗心律失常治疗(美西律、异搏定等),以上治疗存在合并进行。药物治疗后症状改善的有13例,占52.0%。无改善的12例,占48.0%。抗心律失常药物+射频消融手术治疗3例病人均症状改善。
43例未报道有无安装ICD。1例安装了双腔ICD。
结论:
中国人ARVC有以下特点:
1.中青年多见,男性较多;晕厥、心悸为常见症状。
2.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室速在ARVC常见,Epsilon波在心电图右胸导联常见。形态学异常以右室扩大、右室瘤檬膨出及右室收缩功能下降较常见。
3.ICD植入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