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供水管网的建设与改造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管网漏水、爆管,供水压力不足,水质不达标和二次污染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如何减少管网系统的故障和损失,使其在长期运行的过程中满足安全性、耐久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已成为整个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国内外供水管网可靠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水保障度和管道影响度两个指标来评估管网的供水服务能力和管道组件的重要程度,旨在为工程管理人员发现管网中供水不足的区域,优选管道更新维护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首先,为了模拟供水管网在事故状态下的水力性能,找到适用于事故工况的水力计算方法,压力驱动法被引入到管网模型的求解过程中。通过两个具体的案例,对比了压力驱动法和传统的需求驱动法在管道失效或水源故障等事故下的运用效果。结果表明,在事故工况下,需求驱动法的节点压力计算结果与真实的情况存在较大偏差。随着事故等级上升,用水不足情况的加剧,这种偏差也会越大。相比之下,压力驱动法考虑了管网压力不足情况下节点用水需求的下降,计算结果更为合理。其次,从用户用水需求满足程度的视角,定义了用水保障度指标来评估管网系统在事故下的供水服务性能。进一步根据管道失效后对节点用水需求的影响程度,提出了管道影响度指标,用以评估管道的重要性。最后,结合管网水力模型和实际案例,对上述指标在工程中的运用效果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节点用水保障度分析能够较为准确的识别出管网供水能力薄弱的区域,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直观的向管理人员反馈了节点的用水状态。进一步对保障度较低区域内的管道进行影响度评估,区域内影响度较大的管道能够被有效的识别和标记。管道影响度指标能够较为客观的评估区域内管道的重要程度,特别是在一些管网错综复杂的区域,相比依靠经验判断,影响度指标的分析结果更具有参考价值,可用于制定管道的更新维护策略,发现管网中潜在的供水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