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心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应履行的义务,而关心能力的提升则是教师更好地关心学生的关键。国内外教育政策导向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都充分表明,“教师关心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是一项兼具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文献法和访谈法为主,辅以非结构性观察法。回顾文献发现,已有研究尚缺乏提升教师关心能力的策略的研究;通过对一所初中的5位教师、6位学生的访谈以及师生间关心事件的观察进一步发现,教师关心学生的现状不如人意,教师关心学生的能力亟待提升。据此,在梳理和分析文献的基础上界定了“教师关心能力”的内涵与特征,剖析了教师关心能力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教师自身和外部支持两个维度提出了教师关心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发现,教师关心能力包括发现学生需要的能力、采取合适的关心行动的能力、关注学生反馈及自我反思的能力,其有五大特征,即实践性、情境性、全面性、传递性、情理交融性。当下教师关心能力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师发现学生需要的敏感性不足;其次,教师在不同情境下采取多种关心行动的能力较弱;再次,教师了解学生反馈与自我反思的途径单一。为了改变教师关心能力不足的现状,既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一定的外部支持。从教师自身出发,可从如下方面提升关心能力:首先,教师能敏锐觉察到学生的需要,强化自身的关心意识,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观察与对话的作用,注重从侧面间接了解学生的需要;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需要采取合适的关心行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实施与关心学生相结合,并注意在细微言行中体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同时不可忽略他者的帮助和支持;最后,教师要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反馈并进行自我反思,在充分理解关心之关系性的基础上,信任性地接纳学生,与学生开展真正的对话,并通过思考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反思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关心能力的提升也离不开必要的外部支持,这些支持包括教师教育者对师范生的关心、学校对教师的关心以及外部大环境对提升教师关心能力给予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