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果的公平固然重要,但是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不可忽视程序公平。在跨文化交际中,程序公平认知早已受到中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虽然也有不少以中国人作为调查对象而展开的跨文化人际程序公平研究,但以中国大陆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学生对教师评分程序公平认知的研究还很少,相关的论文也甚少。通过对山西省临汾三中163名高中生的问卷调查,本文尝试研究关于文化影响程序公平认知的关系是否也适用于中国学生,尤其是关于中国高中生如何对教师评分程序公平认知方面。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的意义和程序公平认知研究的重要性。在第二部分的文献综述中,本文首先介绍了跨文化交际学者对公平认知、程序公平认知及其两个原则的研究。这两个原则是本文研究的主线,是指影响程序公平认知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即声音机会(即是否有机会影响参与决定程序及是否有机会对决定进行申诉)和人际公平(在决定程序中是否受到尊重及是否得到关于决定依据的充分解释)。接着本文从这两个原则出发重点介绍了Hofstede(2001)文化维度中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和权力距离如何影响高中生对于教师评分程序的公平认知。围绕着跨文化交际学者关于中国文化如何影响中国人的程序公平认知,本文提出了三个假设。根据前人的量表,本文设计的调查问卷包含程序公平认知、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和权力距离倾向,并采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进行了相关的定量分析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三个假设,进而证明了跨文化交际学者关于文化如何影响中国人程序公平认知的研究同样适用于山西省临汾的高中生。研究发现对于山西临汾高中生,公平评分程序中人际公平因素比声音机会更重要。关于文化对程序公平认知两个原则的调查分析发现,他们集体主义倾向越高,越容易认为人际公平因素高的评分程序更加公平,而权力距离越高,越容易接受并认为声音机会低的评分程序公平。接着本文讨论了这些研究发现对评分过程中教师的影响,及本文在数据分析、数据收集和研究角度方面的不足。除此之外,本文的数据分析也证实了通过性别对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文化倾向的影响,公平评分程序的认知在不同性别的高中生中也有不同的反应。而且高中生家庭背景和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公平评分程序的倾向也颇为不同,需要定性研究做进一步的解释与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