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中国人而言,家向来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甚至没有一个固定的形态。而由于社会的变迁,不同时期人们心目中的“家”必然也不尽相同。在家的观念和形态随着时间推移在代际间不断地发生变化的同时,家庭中性别的权利作用机制也同时发生着演变。因此,笔者尝试以代际比较的视角,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中不同代际间人们观念中的“家”,他们的婚姻关系网络,以及三代人家庭中男权作用机制的演变进行研究。笔者通过对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家及其社会关系网络的代际比较,一方面,增加关于家的实地研究;另一方面,将家置于社会变迁和社会关系网中思考,使人们更理性的看待家庭。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访谈法和观察法。通过对各种文献包括学术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研究,归纳和总结与本论文研究相关的问题,比较不同视角下的研究状况,了解各个时代背景,和本研究领域当前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参考价值。在访谈中,笔者尤其注重对同一个大家庭三代小家庭各自的深度访谈。以此来对比不同代际间家与社会关系的连带,寻找时代在家上刻下的烙印。通过访谈研究笔者发现,不同代际间的家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一,家的范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代际间不断的缩小,每一代的家庭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二,社会关系网中血缘亲属的作用不断的弱化,人们的婚姻关系网络的范围不断扩大;其三,男权在这三代家庭中的作用机制也在发生着演变,家庭权利模式从不完全的合作制逐渐向成熟的合作制转变。但是,作为一个古已有之的社会设置,家庭相对于其他的社会制度而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家的一些基本特征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而发生改变,如家的基本功能及家的基本构成要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