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匾额是将汉字书写或刻制于木质、石质或其它材质的材料上,作为建筑的重点装饰和视觉中心,高悬于殿楼观宇、厅堂高斋、亭榭馆所等建筑的显赫位置处的一种文字标识。其文字内容往往是几个有特定含义的汉字,或反映建筑物的名称、用途和性质,或宣扬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表达人们的审美和情感,使得人文、诗意、书法、景观文化内涵等得到充分表现。恰到好处地渲染了建筑与环境的意境,是中国古代建筑上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本文第一章对匾额的起源与形制予以考述,得出匾额是具有多种功用和价值的文化载体。现代意义上的“匾额”在先秦两汉有多种起源:一为向吏民宣示文告的“扁书”,二为向人们标明区别的“题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匾额被不断地赋予艺术的及文化的内涵。也就是从最初的“宣示标名”的标识作用发展到对匾额本身做华丽考究的装饰,及与建筑物一样由统治者划分等级,统一规范其制作和规格,使其兼具标名、表彰、装饰等多重功用,并具有教化作用。本文第二章主要对匾额与其他几种书法形制的关系进行考证和评述,如匾额与碑额、匾额与大字横幅、匾额与楹联。碑额作为整个碑的碑首正中,处在全碑视觉中心的位置,且周边配以纹饰以突出文字,这种特点与匾额十分类似。正是这种形制上的相似导致了二者风格上的相互借鉴;横式匾额的产生与大字横幅以及古代的“扁表”制度密切相关;匾额与楹联的搭配则是很晚的事情,约到康熙以后,由帝王的提倡而盛极一时。二者互相生发,相得益彰,成为最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独具特色的匾联艺术。本文的第三章梳理了匾额书法的发展史,具体将之划分为先秦两汉三国匾额的萌芽期、魏晋南北朝匾额的普及期、隋唐五代匾额的发展期、宋元匾额的定型期和明清匾额的极盛期五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匾额书法文化的特点、趋势、代表性事件进行详细考述,采用文献记载结合图像资料或实物的办法,力求直观、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匾额书法发展史的脉络。本文的第四章主要探讨匾额书法的书写技法及其审美特征。匾额的文字内容包括了匾额的正文和款识,二者结合边框等工艺要素共同构成了匾额的全部审美内容,其中匾额正文的书法审美又是匾额审美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本章还重点论述了匾额书法技法与小字书法技法的区别,以及由于书写技法不同而导致的审美的不同。并通过对幼童、老人和武将三种特殊书匾者的文献勾稽,进一步印证了匾额书法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本文的第五章重点探讨匾额的内容及其社会功用,所论包括匾额的文字内容与悬挂场所之呼应关系、匾额在封建社会所发挥的社会作用以及清代中后期御赐匾额的流程等。如果说第四章是将匾额作为一种“书法文化现象”来探讨的话,本章则是将匾额视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来看待。通过对匾额社会作用的分析,进一步凸显了匾额的文化属性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