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译在萧乾自译作品中的运用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man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译现象自古有之,却饱受偏见。黄忠廉教授创立的变译理论独辟蹊径,以变译为其研究对象,研究变译过程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寻求总的适于一切变译方法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本论文以变译理论为理论基础,试图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分析变译理论如何被成功应用到萧乾自译作品中。随着信息交流,文化渗透的不断加剧,变译在萧乾自译作品的成功运用对现今的文学翻译有着极佳的借鉴作用。变译中的译者需具备更高素质,且需更充分发挥其译者主体性。在目标读者的摄取心态和有效需求的驱动下,译者大胆地对原文相关信息进行变译。在此过程中,变译中心主体—译者必须遵循变译原则和标准,同时受制于变译边缘主体—读者,变译客体及接受环境等因素,只能对原作进行重写而非创作。在整个变译系统中,译者以批判的眼光审读原文,采用正确的翻译方法和手段,与读者、变译客体、变译中介不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最后重写出一份优秀的变译作品,更好地为目的语读者接受,最终融为译入语文化中的一员。萧乾对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有意识的变译,通过合适的变通手段和方法的运用,消除了潜在读者的理解障碍,实现了其翻译目的,更好地为目的语读者服务,充分发挥了其译者主体性。确实,文学翻译不应该止步于追求完全对等绝对忠实的全译,同时应该在符合变译原则的条件下积极提倡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不同的时代和现实要求,不同类型的文本而采取不同的变译手段和方法。本论文分四章。第一章介绍变译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变译标准,变译与全译、创作的关系,变译理论的应用范围,并归纳出变译原则,进一步完善变译理论。第二章从三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喻体出发回顾几千年以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依附、从属、次要、隐性地位。随着“文化转向”的盛行,翻译理论家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译者,使得译者的地位大为改观。笔者随后对翻译主体及译者主体性进行探讨。第三章具体讨论一名合格的变译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条件。借助变译理论中总结的变译系统图,客观分析译者在变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与其他翻译要素之间的关系。第四章首先证实萧乾具备作为一名合格变译译者的条件,并分析其翻译原则和态度。随后,作者在萧乾自译作品中选取三篇变译策略应用颇为成功的文章,通过摘取具有代表性例子微观分析译者主体性的体现,着重探讨译者对变译手段和方法的选取,动机及各要素对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影响。
其他文献
逐步完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与制度,努力作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随着社会的快速转型以及国内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各高校开始逐渐重视对学生们的思政教育,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的种种弊端,开启实践育人而非一味地采取理论授课的模式,
<正>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武器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生物武器的扩散进一步加剧。有资料表明,目前全球至少有100个国家具有生产生物武器的能力。由此可以看
本文报告了一项关于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实证性研究情况.本研究调查了他们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探讨了性别、英语水平等因素与英语学习策略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结
风险最低化是生物医学临床试验的基本要求.实现风险最低化的目标离不开对各种潜在风险的分析,而风险分析是所有潜在的技术和非技术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在风险分析中,非技术
“学习描写景物”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作文教学任务。基于学情来看,如果现在的景物描写教学和学生小学阶段相应内容的教学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话,那么我们的教学意
<正>如今,在教育的各个阶段,"学讲教学"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主要教学理念,情之所感对于领悟文章的真谛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情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及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所起到
期刊
人际意义是韩礼德功能语法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人们用语言和他人交往,建立和保持一定的人际关系,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同时用语言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甚至改变世界的功能
以某反应堆压力容器为例,依据ASME规范,简要介绍压力容器应力分析的过程及方法,以提高相关设备的分析设计水平,以及对规范的理解。
近年来,国内新兴财经类报纸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以新闻和财经双重视角审视经济新闻,在办报理念、市场定位、报道方式和运作模式等方面皆有别于传统经济类报纸而备受瞩目。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