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女性导演是一个特殊的群落,她们的自身经历,她们的影片,她们影片中的女性命运和女性形象,象一块透明的镜子,折射着解放以来各个时期社会政治的衍变和文化领域中的倾向。她们为中国女性真正达到妇女解放作出了并继续作着不懈的努力,她们的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败。通过对她们个人经历和作品的细致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当代女性的社会与文化地位的起落,藉此,我们思考着中国女性导演的女性电影发展的道路,及其为中国女性的真正解放所能起的作用,所能做的贡献。本文拟以建国以来三个时代的几名最有代表性的女导演及其作品为依托,研究她们的可取和不足,以补充中国女性电影发展史的需要。同时,我们会拿同时代的个别男性导演的女性电影作品和文学作品作为比较,以求研究的眼光更为宽阔和公允。全文分为三大部分,每部分都采用由背景分析入手,转入导演介绍,进而分析其影片三个步骤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第一部分:1949 年-1976 年的女性电影创作,其特征是以男性规范为规范,女性话语的失落。本部分主要以王苹及其影片和董克娜《昆仑山上一颗草》为对象进行研究。第二部分:八十年代以来学院派女导演的崛起,出现三类在观念上相距甚远的女性导演作品,我将其称作“在银幕上流过的女性生活与女性心思的历史河流的上.中.下游”。上游-继承王苹电影传统:无性别的作品。中游-“逃离中的落网”:所谓“充分自觉的女性电影”。下游-对女性问题的切实思考:中国女性电影的日趋成熟。第三部分:进入九十年代新的女性创作时代的开始,虽然九十年代女性电影创作大多不尽如人意,但是她们不仅仅止于对自身命运和女性意识的探索和寻觅,而是在电影世界的各个层面实践并检验自己的才华。以女性的思维方法和视角拍摄电影成为九十年代女导演的普遍追求。通过研究, 我们欣喜地看见中国影坛的女性导演不再只创作千人一面的革命题材影片了,她们开始对人,对女人对自己有了思考,虽然在自陈中难免歧义和误区,这却是最显著的进步,甚而到八十年代末有了真正意义的女性电影。九十年代后,商业大潮的冲击和更为强烈的个性意识的解放,使女性电影的创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回潮,但我们却发现作为更加年青一代的女导演,时代和历史给予了她们可以分别在语言上和主题上更为自由表达的条件。不过,我们仍然希望:作为女人,女性导演对自己的性别和生存状态有着真切的体验和感受,也只有女性自己从事创作,才能真正以女性的声音表达,最终实现对父权文化的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