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人情消费是农村居民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消费支出,但它与食品、衣着、住房等其他消费支出又有很大的不同。人情的观念与行为深深根植于中国文化传统之内核,在绵延数千载的历史嬗变中演化为几乎尽人皆知且熟谙于心的“互动法则”,是中华民族维系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人情法则不仅是微观个体所默会习得的交往之计,更是宏观社群所集体奉行的处世之道。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情消费持续上升,人情消费支出已成为农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项新的经济负担。对人情消费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领域。本研究主要是站在经济学理论的立场上,通过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农村社会独特背景下广泛存在的人情消费这一微观社会现象的研究,着重分析其具体运作过程及功能作用,并综合运用上述学科成果,从非正式制度出发、借助交易费用范式,尝试对农村人情消费这一普遍现象进行解释,从而勾勒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以期说明人情消费与交易费用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从而使得以人情为核心的非正式制度发挥节省交易费用的“软制度”之作用的理论更加有说服力、解释力。在此基础上,对河南M村进行实证考察,围绕家庭人情消费这一核心问题,就该村人情消费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得以产生并长期存在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功能等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其角色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互赠礼金,而是承担了更多的经济和社会职能,这种变化离不开它运行的农村非正式制度环境。这对协助优化农民消费结构、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促进消费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也有一定价值和作用。分析表明,在中国农村,对农民行为的分析必须放在其特定的、具体的生存逻辑和社会变迁的背景下进行,农民完全脱离人情行事是不可能的,但这与农村的市场化、法治化、契约化的发展趋势并不矛盾。人情消费需要正确的引导而非消灭,也需要通过进-步推动农村的城市化、加速农民的流动,建立健全农村市场运行体制机制,农民行为才能逐步走上市场化、法治化、契约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