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在金融经济体系中作为中介角色,承担着合理配置金融资源的重要角色。其“吸短放长”的流动性错配行为为经济社会不断创造流动性,研究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决定因素对于银行管理和金融稳定极其重要。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打破了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对传统商业银行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现有关于互联网金融与银行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银行盈利能力、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的影响,很少关注互联网金融与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关系。事实上,因为互联网金融会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意愿,而银行风险承担意愿又会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所以互联网金融必然会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基于这一想法,本文以银行风险承担为中介变量,研究互联网金融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理论研究方面,本文分析互联网金融在银行风险承担中介效应下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传导机制。基本逻辑如下:互联网金融会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互联网金融通过收窄银行存贷利差渠道对银行风险承担形成助推效应,通过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渠道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抑制作用,而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变化又会影响银行对于表内外资产和负债的选择,进而影响流动性创造。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首先基于B-B测算法得到2009-2018年我国61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水平,采用“文本挖掘技术”构建互联网金融指数,然后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运用广义系统矩估计(SYS-GMM)对模型进行估计,利用“中介效应检验流程”实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如何通过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进而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一)互联网金融对银行流动性创造有显著影响。其中,互联网金融对总体和表内流动性创造起到促进作用,对表外流动性创造起到抑制作用。(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无论是采用P2P网贷,第三方支付这类直接指标,还是互联网金融指数这一综合指标,互联网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三)银行风险承担在互联网金融影响银行总体和表内流动性创造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在对银行表外流动性创造的影响过程中有无中介作用,在不同的银行风险承担代理指标间存在差异。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一)以银行风险承担为“桥梁”将互联网金融与银行流动性创造关联起来,丰富了互联网金融与银行流动性创造关系的研究。(二)本文纵向拓展互联网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理论。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互联网金融→银行风险承担”,本文将该渠道纵向拓展到了“银行风险承担→银行流动性创造”这一环节,有助于补充互联网金融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