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文以尼罗罗非鱼与萨尼罗非鱼的两个杂交F2以及四个回交子一代为主要材料,从耐盐性能、不同盐度下的生长速度等养殖性能、以及分子遗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期为耐盐罗非鱼的选育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杂交F2慢性耐盐驯化试验杂交F2的耐盐驯化试验的结果:①经过驯化后的杂交F2的MST、ST50都达到无限大。②通过慢性耐盐驯化,两个杂交F2都可以驯化到很高的盐度,尼罗×萨罗(F2)到70盐度时全部死亡,萨罗×尼罗(F2)到75盐度才全部死亡。
2.杂交F2二龄鱼在不同盐度下牛长性能以尼罗×萨罗(F2)和萨罗×尼罗(F2)的二龄鱼为试验材料,比较它们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述度。结果:①就日均增重率而言,在20盐度,尼罗×萨罗(F2)为2.49 g·d-1,萨罗×尼罗(F2)为2.68 g·d-1,都比15和25盐度时大。②就瞬时增重率,尼罗×萨罗(F2)在15盐度最大为0.983%·d-1,萨罗×尼罗(F2)在20盐度最大为1.129%·d-1。③从成活率来看,两个杂交种在盐度15-25的成活率都很高,两种鱼无差异。
3.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回交子一代的耐盐性能以四种回交子一代为研究对象,以尼罗罗非鱼为对照,进行了耐盐致死试验。结果:①5种鱼的MST大小关系为:萨尼×尼罗>尼萨×尼罗>尼罗×萨尼>尼罗×尼萨>尼罗;ST50大小关系为:萨尼×尼罗>尼萨×尼罗>尼罗>尼罗×萨尼>尼罗×尼萨。②通过对MST、ST50耐盐指标的离差分析可知,尼罗、尼罗×萨尼、尼罗×尼萨的离差为负值,而萨尼×尼罗、尼萨×尼罗的离差为正值,由此可知萨尼×尼罗、尼萨×尼罗耐盐能力大于尼罗×萨尼、尼罗×尼萨。③通过对5种鱼耐盐性能的聚类分析,试验的5种鱼明显可分为2类:第一类是耐盐比较弱的尼罗、尼罗×萨尼、尼罗×尼萨;第二类是耐盐比较强的萨尼×尼罗、尼萨×尼罗。
4.回交子一代不同盐度下的生长性能试验Ⅰ。尼萨同尼罗的正反回交子一代(尼罗×尼萨,尼萨×尼罗)及尼罗×萨罗(F2)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性能。结果:①就日均增重而言,3种鱼都在20盐度下最大,尼罗×尼萨为1.38 g·d-1,尼萨×尼罗为1.425 g·d-1,尼罗×萨罗(F2)0.952g·d-1。尼萨×尼罗比尼罗×萨罗(F2)提高了近50%。②就瞬时增重率,3种鱼也都在20盐度下最大,尼岁×尼萨为5.344%·d-1,尼萨×尼罗为5.353%·d-1,尼罗×萨罗(F2)为5.07%·d-1。③从成活率来看,3种鱼在盐度15-30无显著性差异。试验Ⅱ。萨尼与其回交子一代尼罗×萨尼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性能。小试验的试验材料为萨罗×尼罗(F2)与尼罗×萨尼。结果:①就日均增重而言,2种罗非鱼在20盐度出现最大值。萨罗×尼罗(F2)为0.362 g·d-1,尼罗×萨尼为0.591g·d-1。②就瞬时增重率,2种鱼也都在20盐度下最人,萨罗×尼罗(F2)为6.167%·d-1,尼罗×萨尼为6.50%·d-1。③从成活率来看,2种鱼在盐度15-30无显著性差异。
5.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回交子一代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采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及其正反杂交鱼的正反回交子一代共6种遗传型(genotype)的罗非鱼鱼进行遗传变异的分析,以评价回交的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①6对引物均有较好的多念性,可以用于这6种罗非鱼的遗传标记。②在6种鱼,6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杂合度的范围是0.562~0.731,最高是正回交子一代萨尼×尼罗(0.731),最低是尼罗(0.562):多态信息含量范围是0.510~0.685,也足萨尼×尼罗(0.685)最高,尼罗(0.510)最低;有效等们基因范围是2.71~3.85,也是萨尼×尼罗(3.85)最高,尼罗(2.71)最低。③以Nei’s遗传距离和Nei’s标准遗传距离为基础,两种反回交子一代的遗传距离都与尼罗接近。采用非加权组对算术平均聚类法构建的聚类图表明,回交子一代种与尼罗罗非鱼为一组,萨罗罗非鱼为另一组。上述结果表明,萨尼×尼岁群体内遗传变异水平最高,是最有潜力的回交子一代;通过与尼罗回交,尼罗对回交子一代遗传影响大于萨罗,且尼岁对反回交的遗传影响大于正回交子一代,回交表现了一定的母本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