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许多语言学研究专家高度强调了语言学习策略在提高语言学习效率上的重要性(e.g.,Cohen,2000;O’Malley and Chamot,2001;Oxford,1990),大量的调查研究也表明学习策略对语言使用能产生积极的影响(e.g.,Huang and Naerssen,1987;李,2002;Wen and Johnson,1997)。我国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也重点强调了语言学习策略和策略培训的重要性。然而,在我国的语言学习策略研究中,其研究重点大多是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而对我国中学生策略运用情况的研究却甚少。迄今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有关语言学习策略使用的模式。究其原因,根据Oxford的观点(1994),语言学习策略的运用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学习者因为不同的学习任务而有可能在策略使用的种类和数量上有差异,这就表明我们有必要对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学习者进行更多的策略研究。本文旨在调查研究中国中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以期探索出中国中学生所运用的语言学习策略模式,从而能更有效地进行策略培训和促进英语教学。 本研究采用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Rebecca L. Oxford编制的语言学习策略问卷(SILL)(问卷共有50个条目,分为记忆、认知、补救、元认知、情感和社交策略六个部分),调查和分析了我国中学生外语(英语)学习策略总体运用情况、性别和学生运用英语学习策略的关系以及有关学生学习策略运用实际情况的教师观念。与以往的SILL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的对象是来自于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环境的中国中学生,同时探讨了教师观念和学生策略运用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多重比较(Post Hoc Multiple Comparisons)的结果显示,我国中学生的总体策略使用情况是:最常用的学习策略是记忆策略,其次是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最不常用的是补偿策略和社交策略;对性别和学生运用英语学习策略的关系采用方差分析(ANOVA)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我国中学生在整体学习策略运用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个别学习策略的选择上,女生比男生更经常运用元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本研究还探讨了有关学生策略运用实际情况的教师观念并对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最后,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本文对我国的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论文总共由七个章节构成。 第一章阐述了作者本人有关的教学经历以及本人对我国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进行研究的原因,并简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其一,调查研究我国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运用的总体情况以及学生的策略运用与性别是否相关;其二,调查研究有关学生策略运用实际情况的教师观念,旨在发现教师观念和学生策略运用实际情况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第二章对语言学习策略进行了文献综述。首先,本章详细回顾了语言学习策略的几种主要不同的定义和分类;然后就有关这些定义和分类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最后,本章对在二语和外语学习背景下的语言学习策略运用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回顾。本章的内容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详细描述了作者在湖南长沙市第一中学进行的调查研究。作者首先介绍了本研究的几个研究问题;然后说明了参加本次研究的教师和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接着对本研究数据收集的工具,即语言学习策略问卷测量表(SILL)以及对教师和学生的跟踪访谈进行了描述;同时,作者还解释了使用语言学习策略测量表作为本研究基本数据收集工具的原因。最后,本章指出了本文所运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即通过SPSSIO.O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来的有关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相关分析,得出统计结论。 第四章的中心内容是关于本研究的统计结论。这些统计结论将作为随后几章讨论的基础。 在第五章中,作者以第四章的统计结论为基础,详细讨论和分析了学生策略运用的总体情况、策略运用的性别差异以及教师观念和学生策略运用实际情况之间的异同。本章还讨论了造成这些不同结论的多种原因,同时指出了影响我国中学生学习策略选择和运用的主要因素。 第六章主要讨论了本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尽管本研究有它的局限性,f日我们仍然能从中得出许多有益的启示:如必须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培训,特别是功能操练策略的培训、必须提高教师对师生之间可能存在的语言学习策略观念差异的认识和必须开展在职教师教育等,以指导和运用于我国的英语教学,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一章总结了本调查研究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