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宜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广东成为流感病毒的流行地区。目前,许多禽流感病毒基因结构的变异重组可以导致病毒跨越物种屏障感染哺乳动物。水禽被认为是流感病毒的“天然基因库”,在流感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广东省水禽进行流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为了调查广东省水禽中禽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从广东省各个市区的水禽养殖场采集咽拭子、疑似病料和环境样本共2143份,检测结果显示:本次实验分离出了6株H6N6亚型流感病毒、4株H9N2亚型流感病毒,整体分离率为0.47%。本实验分离的6株H6N6的8个基因片段都属于禽源,与广东省周围的江西、广西、湖南等地在水禽中分离的H6N6和H6N2亚型流感病毒毒株具有很高的相似性,都属于欧亚分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株病毒的HA片段与A/swine/Yangzhou/080/2009(H6N6)和A/swine/Guangdong/K6/2010(H6N6)有着较高的相似性。氨基酸分析发现本次分离的毒株NA片段颈部没有缺失,PB2片段也没有发生627E和701D突变,但是,本次分离到的6株H6N6 AIV HA片段都发生了Q226L突变,这一突变使之更趋向人类呼吸道上皮细胞的SAα-2,6-Gal受体。除此之外,M2片段发生V27I突变,这一突变可能引起该毒株抗药性的改变。本实验分离到的4株H9N2流感病毒都属于H9.4.2谱系。氨基酸分析发现本次分离的这4株H9N2 AIV的NA颈部没有缺失,PB2片段中的627E和701D也没有发生突变,但是这4株毒株的M2片段发生了S31N突变,提示本研究分离的毒株有抵抗金刚烷胺的药效。除此之外,本实验分离的4株H9N2与分离到的H6N6一样在HA片段发生Q226L突变,在不同地区分离到的毒株都发生这一突变说明广东省内水禽中流行的流感病毒在逐渐的突破物种屏障,具备了感染哺乳动物的能力。为了进一步研究H6N6的致病性,本实验选择A/goose/Guangdong/25/2017(H6N6)毒株对6周龄BALB/c雌鼠进行攻毒实验,观察小鼠接毒后的精神状态、进食状况、体重变化等。在攻毒后的第3、5、7天分别从对照组和攻毒组取4只小鼠安乐死,1只小鼠取肺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的观察,观察小鼠攻毒后对各脏器的损害,另外3只取脑、脾、肾、肺脏器,测定病毒在各个脏器中的复制情况。在同居后第2、4、6天从同居组取4只小鼠安乐死,1只小鼠取肺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的观察,观察小鼠攻毒后对各脏器的损害,另外3只取脑、脾、肾、肺脏器,测定病毒在各个脏器中的复制情况。结果显示,攻毒后攻毒组小鼠体重迅速下降、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在第3天体重逐渐上升,第7天左右恢复正常,对照组和同居组小鼠体重呈不断上升趋势。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该毒株可导致小鼠肺内的弥漫性病变,血管和肺泡腔有液体渗出,炎性细胞浸润。病毒在不同组小鼠脏器复制结果显示:病毒只在攻毒组小鼠肺脏中复制,在其他脏器和同居组、对照组所有脏器中检测不出流感病毒的存在。攻毒组小鼠第3、5、7天时肺脏中病毒滴度分别为:1.76×103 EID50/mL、1.06×105 EID50/mL、0 EID50/mL。以上结果表明该毒株能够在小鼠肺内复制,但是没有致死性,并且不能在小鼠间进行横向传播。面对禽流感病毒在水禽中的不断流行和变异,我们有必要对水禽中的流感病毒进行系统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由于水禽在流感病毒传播中扮演的重要作用,我们有必要了解水禽中分离的流感病毒对哺乳动物的致病性。本研究通过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小鼠致病性试验来了解流感病毒在水禽中的病原特征、致病机理,为流感病毒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