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松花江流域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然而现有的相关研究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本文采用“非点源污染形成机理研究→非点源污染产生量时空差异研究→非点源污染对流域影响研究”的研究思路,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并对典型子流域进行了踏勘和监测,系统地研究了松花江流域非点源污染形成机理与污染特征。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⑴阐明了松花江流域种植业排放、畜禽养殖排放、水土流失、农村生活排放和城市径流等五种非点源污染的形成机理和污染现状,从自然和社会两个角度剖析了流域五种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⑵提出了松花江流域非点源污染的估算方法,估算了流域2008年非点源污染的产生量。结果表明,COD、TN、TP和氨氮的产生量分别为125.12万t、50.60万t、2.85万t和2.56万t。
(3)COD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占总量比例分别为45%和37%;TN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和化肥流失,占总量比例分别为48%和33%; TP主要来源于水土流失和畜禽养殖,占总量比例分别为33%和28%;氨氮主要来源于化肥流失,占总量比例为65%。
⑷COD、TN和氨氮产生量较大的市县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的中部和中南部区域;TP产生量较大的市县主要分布在第二松花江上游地区、嫩江上游地区,哈尔滨市和长春市的TP产生量也较大。牡丹江、呼兰河、阿什河、饮马河和伊通河五个子流域各污染指标单位面积的产生量高于流域的平均值,其中阿什河和伊通河流域单位面积各污染指标的产生量最高。森林、草地、沼泽和滩地水土流失携带的有机质是流域天然源COD的主要来源,2008年流域天然源COD的产生量为9.18万t,占水土流失COD总量的46.77%,占流域非点源污染COD总量的7.4%。
⑸春季融雪期非点源污染主要来源于水土流失、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排放,春季融雪期非点源污染COD、TN、TP和氨氮的产生量分别为44.56万t、14.17万t、0.78万t、0.19万t,分别占全年产生量的36%、27%、27%和7%。
⑹构建了用于评价流域非点源污染风险的水资源负荷强度法和流失强度法。利用地表水资源负荷强度(L)评价了整个松花江流域各市县非点源污染的风险,结果表明,流域各市县L值在1.99~88.13之间,平均值为37,流域非点源污染风险较大。以牡丹江子流域为例,利用非点源污染流失强度法,评价了该子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农村生活排放和种植业化肥流失对子流域TN、TP和COD非点源污染风险贡献最高,分别贡献了83%、82%和76%,城市径流是氨氮非点源污染风险的主要来源,贡献率为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