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属同翅目,粉虱科,是热带、亚热带及相邻温带地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大量证据表明,烟粉虱种下含有多个正在快速进化的种群,故烟粉虱是一个复合种,种下包含许多生物型或隐蔽种。其中B型烟粉虱在西葫芦上能产生典型的银叶反应,由此可作为区别于其它生物型的特征。B型烟粉虱由于其对寄主适应性强,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侵入我国以来,迅速扩散,现已成为我国蔬菜、园林花卉等经济作物上的主要害虫。虽然选用抗虫品种是持续控制烟粉虱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当其爆发危害时,还必须采用如化学农药等应急措施进行防治。本文从B型烟粉虱在甘蓝上的形态特征和主要生物学习性、对12个大豆品种的选择及适生性以及对不同类型的杀虫剂的敏感性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生产上选育稳定的大豆抗虫性状和合理、高效的用药防治烟粉虱提供依据。结果如下:(1)在温度:26±1℃、光照:14L:10D、相对湿度:60-80%的实验条件下,B型烟粉虱在甘蓝上的发育历期为18.00 d。B型烟粉虱在甘蓝上的产卵习性多为聚产,呈半环状或环状,偶见散产。此外,B型烟粉虱甘蓝种群各龄若虫及伪蛹的体长和体宽要比棉花和甘薯种群要小的多。(2) B型烟粉虱对12个大豆品种的室内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B型烟粉虱成虫对12个大豆品种存在一定的选择趋性和产卵选择性,偏爱在浙春3号、3618-4、3659、台湾75上取食;中等喜好引豆9701、春丰早、萧垦8901、日本矮脚早;不喜好辽鲜1号、303、2818、5702。B型烟粉虱在12个大豆品种上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也存在一定差异。从卵到成虫羽化,发育历期在303上最长,为20.41 d,在春丰早上最短,为18.43 d。存活率除2龄若虫外,其它各个虫态在不同大豆品种上都存在显著差异。(3)进一步选取了5个大豆品种,建立了相应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发现:B型烟粉虱在大豆品种3618-4、浙春3号和萧垦8901上的繁殖适合性较高,种群数量增殖速度最快,且成虫寿命和平均单雌产卵量较高,即抗虫性较弱;而在5702和辽鲜1号上的繁殖适合性较低,种群数量增殖速度较慢,成虫寿命缩短,平均单雌产卵量下降,即抗虫性较强。因此,生产上可以考虑5702和辽鲜1号作为抗性资源利用。(4)采用浸叶法测定了9种杀虫剂对成虫、若虫和卵的毒力。结果表明:扑虱灵没有表现出杀成虫作用(24 h成虫死亡率仅为6.95%)。其他8种药剂中,以阿维菌素和啶虫脒对烟粉虱的毒力最高,二者的LC50分别为0.01和2.85 mg/L。鱼藤酮的毒力最低,其LC50高至6826.92 mg/L。8种药剂对烟粉虱成虫的毒力排序为:阿维菌素>啶虫脒>印楝素>苦内脂>吡虫啉>毒死蜱>功夫>鱼藤酮。在3天的测试期内,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药剂对成虫的毒力增强,阿维菌素在48 h时对成虫有100%的杀伤力。防治低龄若虫(1~2龄),以阿维菌素、啶虫脒和苦内脂的药效最好,其LC50分别为0.19、1.28和2.81 mg/L。功夫和毒死蜱的杀虫效果较差,LC50分别为419.21和626.13 mg/L。各种杀虫剂毒力大小排序为:阿维菌素>啶虫脒>苦内脂>印楝素>吡虫啉>鱼藤酮>扑虱灵>功夫>毒死蜱。防治高龄若虫(3~4龄),各种药剂中以阿维菌素、苦内脂和啶虫脒的毒力最强,其LC50分别为0.47、0.90和1.33 mg/L。毒死蜱和功夫对高龄若虫的毒力较差,其LC50分别为899.16和1286.56 mg/L。各种杀虫剂毒力大小为:阿维菌素>苦内脂>啶虫脒>印楝素>吡虫啉>鱼藤酮>扑虱灵>毒死蜱>功夫。各种杀虫剂对烟粉虱卵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杀伤作用。(5)印楝素处理甘蓝叶对成虫生殖及卵孵化影响的研究表明:烟粉虱成虫接触40 mg/L、20 mg/L和10 mg/L浓度印楝素处理的甘蓝叶2天后,其在未经印楝素处理的甘蓝叶上的产卵量比对照(未接触印楝素处理叶的成虫)明显减少,所产的卵孵化率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且这种差异随印楝素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这种差异随着与印楝素处理的甘蓝叶接触后的天数的增加,逐渐缩小;到4~6d时,接触过印楝素(40 mg/L)处理的叶片的B型烟粉虱所产卵的孵化率(66.69%)与对照(73.36%)已无显著差异。表明在烟粉虱接触印楝素处理的甘蓝叶片的过程中,印楝素可以通过成虫体壁进入虫体内,从而影响成虫的产卵量及其卵的孵化率。此外,对4种生物农药的叶片渗透性研究表明:四种药剂中以苦内脂的渗透性最好,印楝素和阿维菌素次之,鱼藤酮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