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改性生物吸附剂对贵金属银的选择性富集及机理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mi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传统火法和湿法冶金富集回收贵金属相比,以生物质为吸附剂的生物吸附法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方法。开发新型生物吸附剂,深入探索和研究生物吸附机理,仍是今后生物吸附法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贵金属生物吸附研究大多集中于金和铂族金属,对于应用最为广泛的银,生物吸附研究明显不足。丝胶、柿渣以及苹果渣等生物质资源丰富,然而总体缺乏合理利用途径,鉴于此,本文从结构-性能关系出发,以废弃生物质丝胶,柿渣和苹果渣为原料,通过化学改性制备了等4种新型生物吸附剂,研究了其选择性富集回收银的性能。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分别以二硫代联二脲(BTU)和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TD)为改性剂,在碱催化下,通过在丝胶(SS)氨基上接枝BTU,在柿单宁(PT)和苹果渣(AP)活性羟基上接枝DMTD分别合成了新型生物吸附剂BTU-SS、DMTD-PT和DMTD-AP;在600°C氮气环境中热解苹果渣,继以Fe(Ⅱ)/Fe(Ⅲ)溶液浸渍陈化,制备了磁性生物炭M600APB。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TG-DTG热分析,端基滴定,TOC分析,XRD,CP/MAS13C-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zeta电位分析,SEM-EDS以及BET比表面积测定等手段对材料成分、结构和表面特性进行了分析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对比研究了pH、温度、固液比、时间、金属离子浓度等因素对改性前后生物吸附剂在多组分溶液中对Ag(Ⅰ)竞争吸附行为的影响,并对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和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固定床动态吸附,分别以BTU-SS、DMTD-PT、DMTD-AP和M600APB为填料,根据不同金属离子穿透点的差异,评估了其对Ag(Ⅰ)富集分离的可能性。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室温pH=5.0,吸附剂投量为3.5 g?L-1,在含Ag(Ⅰ)为113.6 mg?L-1的Ag(Ⅰ)-Cu(Ⅱ)-Zn(Ⅱ)-Ni(Ⅱ)-Pb(Ⅱ)酸浸液中,BTU-SS和SS对Ag(Ⅰ)吸附率分别为93.9%和32.0%,BTU-SS对共存金属离子吸附率不足5%,表明BTU-SS对Ag(Ⅰ)具有吸附选择性,吸附行为符合单层Langmuir等温模型,最大吸附容量48.56mg?g-1。固定床动态吸附表明,在共存金属离子存在下,BTU-SS可有效从酸浸液中分离富集Ag(Ⅰ)。吸附-脱附循环实验表明材料易于再生并具有良好重复使用性能。BTU-SS吸附Ag(Ⅰ)是化学吸附主导的自发过程,吸附过程活化能为47.67k J?mol-1。吸附机制涉及静电作用、离子交换和配位/螯合作用。2.在室温,吸附剂投量为5.0 g?L-1,pH3.0时,DMTD-PT和PT对含Ag(Ⅰ)为117.3 mg L-1酸浸液中Ag(Ⅰ)的吸附率,分别达98.7%和20.7%。DMTD-PT对Ag(Ⅰ)具有吸附选择性,吸附行为符合典型单层Langmuir等温模型,最大吸附容量为52.1 mg?g-1。固定床柱吸附实验进一步表明,DMTD-PT可实现电子废物酸浸液中Ag(Ⅰ)的选择性分离富集。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显示DMTD-PT吸附Ag(Ⅰ)是化学吸附主导的自发过程,吸附过程活化能为103.0 k J?mol-1。DMTD-PT吸附Ag(Ⅰ)机制主要归因于噻二唑N,S原子与Ag(Ⅰ)的配位作用。动态柱吸附模式下,重复循环5次后DMTD-PT对Ag(Ⅰ)吸附程度依然良好。3.在25℃,吸附剂投量为5.67 g?L-1,pH3.0时,对含Ag(Ⅰ)为218.1mg?L-1酸浸液中Ag(Ⅰ),DMTD-AP吸附率达99.3%,而AP则不足30%。DMTD-PT对Ag(Ⅰ)具有吸附选择性,在25℃时,最大吸附容量为196.89 mg?g-1。柱吸附实验证实DMTD-AP可从Ag(Ⅰ)-Cu(Ⅱ)-Zn(Ⅱ)-Ni(Ⅱ)-Pb(Ⅱ)体系中分离富集Ag(Ⅰ)且材料具有良好循环使用性能。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表明DMTD-AP吸附Ag(Ⅰ)是化学吸附主导的自发过程,DMTD-AP吸附Ag(Ⅰ)过程活化能(Ea)为50.78 k J?mol-1。DMTD-AP吸附Ag(Ⅰ)机制主要归因于噻二唑N,S原子与Ag(Ⅰ)的配位作用。4.磁性生物炭M600APB饱和磁化值为9.52 emu?g-1,BET比表面积为102.18m~2?g-1。室温p H 4.0,M600APB投量为4.67 g?L-1时,其对含Ag(Ⅰ)295 mg?L-1的多组分溶液中Ag(Ⅰ)去除率达99.5%,表明M600APB可有效富集分离Ag(Ⅰ)。M600APB对Ag(Ⅰ)最大吸附容量可达818.4 mg?g-1。动态柱吸附实验表明,M600APB能有效富集分离Ag(Ⅰ)且循环使用性能良好。M600APB吸附Ag(Ⅰ)的机理涉及粒子内扩散、配位、离子交换和还原。本研究可为开发环境友好生物剂富集含银废水中银等贵金属提供参考,对于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现代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工件表面质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传统加工技术已经很难达到高精尖装备对于工件表面质量的要求,所以纳米加工制造技术已经称为了各个国家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仿真的方法,从材料内部缺陷与损伤、切屑、抛光力以及位错等角度研究了加工参数以及晶体各向异性对纳米抛光的影响。建立了两体纳米抛光单晶铜的分子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发现,抛光速度的增加会减少工件内部成型位错的产生
随着生产生活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产生了大量有毒挥发性气体。为了检测这些有害气体,气敏传感器便应运而生。气敏传感器的核心是传感材料,其中氧化锌(ZnO),氧化钨(WO3)和氧化钴(Co3O4)三种氧化物半导体是传统的气敏材料。虽然许多研究人员已经探究了基于ZnO,WO3和Co3O4氧化物纳米材料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传感性能,并且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依旧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高性能、低功耗的实际应用需求。
第一部分:Semaphorin 3A在骨质疏松靶向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研究目的:探讨Sema3A基因能否通过骨靶向药物(Asp Ser Ser)6治疗骨质疏松小鼠的骨丢失。材料与方法:将pc DNA3.1(+)-Sema3a-GFP质粒转染HEK293E细胞,检测Sema3A的表达。向骨质疏松模型小鼠体内注射不同的药物,每周注射两次,持续四周。冰冻切片观察和免疫荧光染色证实pc DNA3.1(+)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革命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关于“碳中和”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使用清洁能源取代传统燃料的呼声日益高涨,极大地推动了二次电池的开发和研究。钠离子电池凭借丰富的资源储量以及成本的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最适合应用于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储能技术,而开发出高能量、长寿命和低成本的高性能钠离子正极材料已成为突破这一技术瓶颈的关键。在众多正极材料中,P2型锰基正极材料P2-Na0.67MnO2具有环境友好
本文以莫言的小说作品为研究对象,以身体研究视角为主要理论切入点,在综合比较与谨严辨析的基础上对莫言小说进行整体上的重新解读,并试图回应莫言小说研究与批评中的诸多问题与争议。从1981年到2018年底,莫言创作了十一部长篇小说,三十余篇中篇小说和八十余篇短篇小说,其作品以鲜明的感官意识、充沛的自由精神和粗粝的语言表达为特色,在当代文学舞台上独树一帜,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两极化的评价一直伴随着莫言小
汽相诱导致相分离(VIPS)作为一种改进的非溶剂诱导相分离(NIPS)制膜工艺,具有调控孔结构,制备对称膜等特点。传统的聚醚砜微滤膜只具备截留能力,而不具备吸附能力,将碳材料共混到铸膜液中或者负载到膜表面,可以在保持原有性能的基础上同时具有吸附性能,这一改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采用汽相诱导法制备了高性能的聚醚砜(PES)微滤膜,然后通过共混法和表面负载法对其进行了碳素墨水的修饰,从而得到墨
中国农村基层的基本治理单元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单元之间的结构和关系又决定着基层治理的模式和绩效。本论文在嵌入性理论视阈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民国时期关中地区一个大型的传统村落为个案,从单元治理的视角探讨了国家政权建设背景下村落多重治理单元的嵌套式治理结构及其社会基础和运行机制。本论文的研究沿着单元与治理的关系这一主线展开。国家“无为而治”背景下,村落共同体内基于内在治理需要和共同利益,在血缘、地缘
近年来,电网投资越来越大,为了解决区域重载问题,一般在短时间内就需要完成规划变电站的项目前期和工程前期手续并提前开工。然而,变电站和电力线路的规划工作因前期手续、建设施工受阻无法及时投运。这对电网前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地市供电公司积极寻找前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改进现有的管理模式,形成更加有效、高效、优质的管理模式,为加速电网发展提供强力支持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