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信筛选ESCC关键基因及IFI44L功能初步验证

来源 :皖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关键枢纽基因,并检测其中的关键基因IFI44L的生物学功能及分析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从而可能为ESCC的诊治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以期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17351,GSE75241,GSE100942,GSE106185这4组基因芯片,使用batch Normalize程序包对合并芯片数据进行批次校正,使用limma、pheatmap程序包筛选ESCC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GO、KEGG功能富集分析;使用STRING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将差异基因网络可视化,筛选关键枢纽基因。从TCGA数据库下载33种肿瘤基因表达资料和生存资料,使用pan-Cancer相关代码进行泛癌差异分析和免疫细胞相关性分析;使用survival和survminer程序包进行泛癌生存分析以及临床分期相关性分析。使用TIMER在线数据库进行泛癌差异分析对前期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再使用UALCAN网络在线工具进行基因差异表达以及基因与肿瘤分化等级的相关性分析,并验证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使用Oncomine在线数据库(按照基因名、癌症vs正常以及肿瘤类型)筛选出合适的临床标本数据,对ESCC中差异表达基因在ESCC组织与正常食管的表达量数据进行分析。并收集ESCC临床样本180例,En Vision两步法进行免疫组化实验,统计学分析IFI44L、PD-L1以及CD8评分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以及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细胞实验培养EC109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si RNA干扰后通过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IFI44L m RNA水平以及蛋白水平,划痕实验检测干扰IFI44L后对ESCC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1、GEO数据库分析显示,有60个差异表达基因与ESCC相关。其中,IFI44L、CXCL1、FOXM1、MMP1等31个基因为关键枢纽基因。与正常组织相比,IFI44L在ESCC组织表达水平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TCGA数据库泛癌差异分析显示ESCC、多形成性胶质细胞瘤、头颈鳞状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以及胃癌中IFI44L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IFI44L在肾嫌色细胞癌、肺鳞癌和甲状腺癌中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织(P<0.05)。在肾乳头状细胞癌、脑低级别胶质瘤以及睾丸癌中,低表达组患者相比(P<0.05),高表达组的生存率较低;而皮肤黑色素瘤中,IFI44L高表达患者的预后较低表达组更佳(P<0.001)。IFI44L表达水平与ESCC患者的生存率无关(P>0.05)。免疫细胞相关性分析显示多种肿瘤中的IFI44L与都免疫细胞有关,其中,IFI44L表达量与ESCC中M0、M1巨噬细胞以及CD4+记忆T细胞这三种免疫细胞具有相关性。TIMER在线数据库和UALCAN在线网络工具同时验证了IFI44L表达水平与多种肿瘤相关包括食管鳞癌(P<0.05)。3、Oncomine数据库检测IFI44L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有差异,在ESCC中,IFI44L呈高表达。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FI44L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临床病理资料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FI44L表达水平与患者的N分期以及肿瘤大小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PD-L1、CD8免疫分型,Type I 18例;Type II 41例;Type III 53例;Type IV 2例。IFI44L在不同免疫分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有差异,且不同免疫分型食管鳞癌组织与年龄以及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病理资料中的性别、T分期、N分期、TNM分期以及肿瘤大小与患者的生存率相关(P<0.05);年龄以及病理分级与患者预后无关。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干扰片段si-IFI44L-001的转染效率(89%)高于si-IFI44L-002(65%)和si-IFI44L-003(38%),且干扰效率有显著差异(F=411.016,P=0.000)。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干扰组的IFI44L与GADPH灰度值比与NC组相比差异不显著。6、划痕实验结果显示,IFI44L在ESCC中的表达影响了肿瘤细胞的迁移,划痕24h后NC组划痕迁移率最高(61%),干扰IFI44L表达后,ESCC细胞的迁移率下降,说明IFI44L高表达有利于ESCC细胞的转移。结论:1.IFI44L、CXCL1、FOXM1、MMP1等31个基因可能是与食管鳞癌相关的关键枢纽基因,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受到多种基因多条通路的调控。2.IFI44L在不同类型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3.IFI44L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具有一定的相关性。4.IFI44L在不同免疫分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差异,且与临床病理资料具有一定相关性。5.干扰IFI44L表达导致细胞迁移率下降,表明IFI44L可能参与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卵泡抑素(follistatin,FST)对新霉素损伤后耳蜗基底膜组织的抗炎抗氧化应激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感音神经性聋寻求创新型治疗靶点。方法:建立新生小鼠耳蜗基底膜新霉素损伤模型,在该模型组中过表达FST基因,将三组基底膜组织培养后通过RT-PCR检测FST的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实验观察上调FST基因对内耳毛细胞的影响,统计内耳毛细胞数量的变化情况;通过ELISA检测TNF-α、IL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与吡柔比星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URBT术后的灌注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间99例接受TURBT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进行定期膀胱灌注治疗,灌注药物分别为吉西他滨和吡柔比星。按照使用灌注药物分为吉西他滨组和吡柔比星组。随访2年,记录两组的一年内肿瘤复发率、两年内肿瘤复发率和灌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血尿、膀
目的:观察生精胶囊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少、弱精子症患者共95例,分药物组(n=49)和对照组(n=46)做观察研究。药物组给予生精胶囊口服3个月,1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不给予药物干预。治疗第4周、8周、12周记录精液体积、精子浓度及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治疗第12周记录血清激素水平。结果:药物组43例,对照组44例完成了临床观察。观察组药物治疗12周后,精液量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目的:评价DTC术后患者首次行131I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两侧腮腺及颌下腺99mTc O4-显像相关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一般临床资料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探讨功能指标的变化与口干程度评分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2月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核医学科首次行131I治疗的临床资料完备的DIC术后患者共88例,利用唾液腺功能显像计算出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摄取指数(UI)及排泌
目的:通过对比造瘘管术及传统造瘘术,观察一次性使用阻断式造瘘球囊导管对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探讨一次性使用阻断式造瘘球囊导管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胃肠外科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加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球囊导管造瘘将病例分为两组,(1)行传统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传统造瘘组),共33例;(2)于术中距回肠末端10-15c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对GEO和TCGA数据库中的DNA甲基化数据进行分析,筛选胃癌诊断和预后的DNA甲基化标记物,判断它是否可以成为胃癌诊断和预后的甲基化标记物。方法:1.选取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的胃癌DNA甲基化芯片数据,应用GEO2R筛选胃癌的差异甲基化基因,行GO(Gene Ontology)分析和KEGG(Kyoto Encyclope
目的:采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前列腺癌细胞LNCa P表面IGF-1R蛋白含量;制备以前列腺癌细胞LNCa P表面IGF-1R为靶点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并通过建立载人前列腺癌移植瘤裸鼠模型,对前列腺癌移植瘤进行体内超声显影的实验研究。方法:(1)实验一中分别培养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2和前列腺癌细胞LNCa P,用免疫荧光法对前列腺癌细胞LNCa P表面IGF-1R蛋白进
目的:探讨在食管癌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单孔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所能取得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该回顾性研究搜集我院胸外科2019年3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收治的食管癌患者信息,其中共纳入32例采用单孔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A组,以及从同时期接受腔镜Mckeown术式的患者中纳入32例患者,分为B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基线资料,观察术后指标包括手术并发症、胸
目的:探讨超声多模态技术在甲状腺结节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提供有效检查方法。方法:通过对在我院甲乳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共计81个结节依次进行常规超声检查、TI-RADS分级、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及US-FNAB,并获得病理结果,其中良性甲状腺结节16例,恶性甲状腺结节65例。所有患者必须先行常规超声检查,依据甲状腺影像数据报告与评分体系(TI-RADS)的各项评价
目的: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CTLNU)与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半尿路切除术(RLNU)进行对比,探讨CTLNU术式的疗效以及术者舒适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术后证实为上尿路上皮癌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CTLNU组和RLNU组。通过统计两组患者信息进行比较,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体重指数(BMI)、病变部位等一般情况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