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肠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结肠癌在与癌症相关的死亡中是第二大致死性疾病。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其发病率逐渐上升,同时发病趋向年轻化。近年来结肠癌的化学治疗虽然有了迅速的发展,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也得到很大的提高,但生存期延长不明显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大等问题仍未有突破,因此,寻求新的治疗策略成为近些年来的研究重点。研究认为,NF-K B参与调控多种凋亡和增生相关基因的转录,从而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NF-K B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真核细胞中的转录因子。在细胞处于静息状态下,转录因子以P50、P65和IκB异源三聚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当细胞受到外界信号刺激处于激活状态时,IκB蛋白,即NF-K B抑制蛋白,发生磷酸化、泛素化、被蛋白酶体降解。p50和p65被释放转位进入细胞核中,结合特定的DNA序列,激活靶基因的转录。本文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成功建立基于报告基因靶向NF-K B通路的抑制剂筛选模型,并进行待测化合物靶向NF-K B通路的评价,成功筛选出靶向NF-K B通路的化合物雷公藤甲素衍生物(LLDT-246)。借助免疫印迹等生物学检测方法评价其对NF-K 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影响,并探究其抗肿瘤活性及初步探讨诱导NF-K B通路作用机制。一、基于报告基因靶向NF-κB通路的抑制剂筛选成功建立基于报告基因靶向NF-K B通路的抑制剂筛选模型,并经过阳性药NF-KB特异性抑制剂PDTC对模型的验证。利用模型对大量待测化合物进行靶向NF-KB通路的筛选,筛选出对LPS诱导的NF-K B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的化合物。二、雷公藤甲素衍生物LLDT-246对NF-K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影响雷公藤甲素衍生物LLDT-246能够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中诱导型及组成型的NF-K B的活性,抑制IκB的磷酸化,但对IκB表达无影响,抑制TNF-a诱导的p65转运入核,剂量依赖性抑制NF-K B下游靶蛋白(Cyclin D1、Mcl-1、Bcl-2)的表达,进一步验证了LLDT-246对NF-K B的靶向抑制作用。三、雷公藤甲素衍生物LLDT-246的抗肿瘤活性及靶向NF-κB通路机制初探SRB法检测结果显示,LLDT-246对HCT116. HT-29两株结肠癌细胞均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说明LLDT-246在体外具有较强的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进一步研究发现LLDT-246可以引起HCT116细胞中Caspase-、Caspase-3和]PARP的剪切,推测,线粒体凋亡途径是LLDT-246介导HCT116细胞毒作用的一种重要途径。并且LLDT-246与TNF-a联合给药对三株结肠癌细胞凋亡都具有协同作用。LLDT-246诱导NF-K B通路机制可能跟其抑制经典的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有关,进而抑制下游p-GSK3β、 p-mTOR的活性;LLDT-246还可以抑制p-STAT3,p-STAT3也是一个与炎症有关的转录因子,STAT3在细胞内与NF-κB相互作用,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LLDT-246对HCT116细胞中p-JNK、p-ERK的表达无明显作用。本论文综合利用现代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成功建立基于报告基因靶向NF-K B通路的抑制剂筛选模型,发现具有靶向抑制NF-K B通路的化合物,并对其中活性较好的雷公藤甲素衍生物LLDT-246进行靶向NF-K B通路的研究,结果表明LLDT-246可以抑制组成型及诱导型NF-κB活性,对三株结肠癌细胞系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且对正常细胞毒性较小,并初步探讨了LLDT-246靶向NF-K B通路的分子机制,可能跟其经典的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有关,抑制下游p-GSK3β、p-mTOR、 p-STAT3的活性,进而靶向抑制NF-κB的活性。该研究不仅提示LLDT-246可能在炎症相关性肿瘤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和应用价值,同时也为雷公藤甲素衍生物作为抗炎、抗肿瘤中药的运用提供了重要的药理学基础。为开发靶向治疗结肠癌及其他炎症相关性肿瘤药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