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研究

被引量 : 33次 | 上传用户:his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共分诸言,上、中、下三篇,约十八万字左右。 绪言部分概括介绍介绍了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研究的一些概念及其性质、特点、历史地位等等。分析了言谏文化与制度之所以产生于中国古代的原因及其运作规律,指出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产生有其深远的历史原因与深刻的思想原因、经济原因与政治原因,并进而具体论述了言谏文化的三个基本观念与性质,即:“灾异示警”、“秉笔直书”与“文死谏”精神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三个基本理念。提出了中国古代言谏制度是一种以神学政治观念与忠谏政治观念为指导思想,对君主进行舆论监督的君主专制制度内部自我调整、自我补充、自我完善的机制的观点。 上篇言谏文化与精神,叙评了我国古代言谏文化与精神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笔者认为,我国古代言谏文化产生于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的“共政”文化与其后出现的“巫史文化”。古代史官“秉笔直书”之精神铸就了我国古代史官为谏诤君王过错而不惜牺牲的精神。巫祝文化则直接导引出以后“天灾示警”的言谏思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思想极大地丰富了言谏文化,而汉代巨儒董仲舒融儒家思想与“阴阳五行”思想于一炉,完善了言谏文化。历代君臣对言谏的认识构成了中国古代言谏古代的活性成分。 中篇言谏制度叙评了我国古代言谏制度的产生、发展与衰亡过程。中国古代言谏制度伴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成熟而成熟,最后随着君主专制的走向极端而衰亡。专职谏官制度始于秦汉,完善于唐,转变于宋,亡于明清。专职言谏制度是中国古代言谏制度的主流。民谏制度作为官谏制度的补充,也曾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下篇对言谏文化与制度的反思,集中讨论了言谏文化与制度在我国古代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必要性以及利与弊。言谏文化与制度有利于君主专制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这是其存在的前提条件。但是言谏文化与制度服从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定位,导致了言谏施体与受体的严重失衡、言谏效果的随意性、言路的不稳定性等一系列现象的产生。笔者在经过反思后得出了言谏制度使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存在开明专制的特色的结论。最后,笔者主张以史为鉴,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与现代化监察制度时,应充分借鉴中国言谏文化与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
其他文献
选择性地从组织二元性的平衡方式角度展开文献归纳,通过组织二元性三种平衡方式中的单一方式和组织绩效的关系以及三种方式中的两两比较与组织绩效关系的文献整理中,发现组织
卡马西平的广泛应用使得其大量进入环境,随之而来的环境风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土壤作为有机污染物主要的汇集地,控制了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等环境行为,进而影响了污染物的
目前,广西的社会管理创新包括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创新、群众工作创新、信访维稳与应急管理创新、公共安全创新、协调群众利益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创新、社会组
曲艺是中国古代民间的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极具特色及韵味的艺术形式。从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到宋、元、明、清曲艺音乐的繁荣,诸多曲艺种类
"赛博女性主义"这一提法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用来指赛博空间中女性之间强有力的互动关系及带有女性主义特点的活动。它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分支:一是多纳.哈洛维(Donna Hara
1988年-1999年在蟒河自然保护区对猕猴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和观察.结果表明,猕猴分布面积占保护区面积的40%,种群密度为6.8只/km2,发情期11月上旬至中旬,产仔期4月下旬至5月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作用在于探寻旅游地空间发展趋势方面的一般规律性问题,它的产生时间不长,作为一条理论所具有的贡献有:描述、预测旅游地的发展轨迹,以及对规划的指导作
美国传统成长小说的主人公大都是男性,艾丽斯·沃克在其代表作《紫色》中则成功塑造了一位黑人女性成长主人公——西丽。由于深受种族主义和父权主义的双重压迫,西丽被剥夺了
分析了浙江西门岛红树植物秋茄的造林过程中,不同群落演替阶段林区内底栖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特点。选择6个断面:光滩、1年生秋茄林、4年生秋茄林、8年生秋茄林、52年生秋茄林、
大都市区是21世纪城市化发展的主导趋势。近20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经济较发达地区,都市区乃至都市连绵区迅速形成和发展,成为我国城市化研究的新的课题。本文以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