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近些年全球范围广泛使用的7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UPLC-MS/MS定量分析了杭州市自来水样品、象山湾2017年至2019年海水样品、象山湾以及石浦湾底泥样品中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残留特征和水环境整合浓度。在此基础上,评估了人群新烟碱类杀虫剂饮用水暴露风险;分析了近三年象山湾海水中新烟碱类杀虫剂变化趋势及其潜在水生生态风险。最后,通过分配比(Kb/p)确定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在海水和底泥中的分配情况。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杭州自来水系统中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残留、迁移及其对人群的潜在风险:新烟碱类杀虫剂在水源地、自来水厂进口、出口及家庭自来水中均有不用程度的检出,其中检出率最高的为吡虫啉(87%),其次为啶虫脒(83%)和噻虫胺(54%)。噻虫啉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85%的样品中至少检测出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自来水样品中平均残留浓度最高的为啶虫脒(5.8 ng/L),其次为吡虫啉(4.0 ng/L)和烯啶虫胺(2.5 ng/L)。通过相对效能因子(RFD)计算可知:自来水样品的平均整合浓度为(IMIRPF)为17.2 ng/L,最大整合浓度为105.4 ng/L。对比杭州自来水水厂进出水中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变化,结果显示水厂工艺能够去除超过50%的此类杀虫剂。成人和儿童通过饮用水暴露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最大每日摄入量(CDI)为10.2和12.4 ng/kg/d。与水果和蔬菜的饮食摄入相比,饮用水的暴露仅占很小的比例。通过饮水暴露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整合浓度所计算得到的人群日均暴露量小于每日参考剂量(Rf D)和每日允许摄入剂量(ADI),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2)象山湾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残留特征、变化趋势及潜在生态风险:象山湾海水样品中,95%的样品检测出至少存在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56%的样品检出超过四种新烟碱类杀虫剂。检出率最高的新烟碱类杀虫剂是吡虫啉(83%)和呋虫胺(82%),浓度范围分别为ND至635.77 ng/L和ND至568.7 ng/L.研究结果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残留在2017年至2019年呈现有波动性的增加,并且在该区域新烟碱类杀虫剂逐渐代替传统杀虫剂应用于农业。通过SSD分析,发现暴露平均整合浓度的新烟碱类杀虫剂(IMIRPF)会对约10%的水生生物造成急性毒性风险,对25%的水生生物造成慢性毒性风险。(3)新烟碱类杀虫剂在象山湾和石浦湾底泥海水中的残留水平及分配:新烟碱类杀虫剂在象山湾和石浦湾的底泥海水中检出率较高。在所有样品中,90%的样品能检测出至少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其中吡虫啉和呋虫胺在底泥样品和海水样品中的检出率为100%,在海水样品中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3.93 ng/L和126.60ng/L,在底泥样品中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66 ng/g和19.78 ng/g。通过分配比(Kb/p)分析,结果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在底泥样品中的残留水平高于海水样品,并且通过海水样品迁移至底泥样品,并富集在底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