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基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在小儿包皮环切术的术中、术后镇痛效果,从而探究一种患儿及家属容易接受且镇痛效果良好、副作用小的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在成都市新世纪妇女儿童医院行包皮环切术的男性患儿,年龄5-7岁,按家属的意愿,分为传统阴茎背侧利多卡因局部注射麻醉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涂抹复合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其中,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涂抹复合麻醉组作为实验组(A组):术前1小时予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涂抹表面麻醉,同时予以口服对乙酰氨基酚颗粒15 mg/Kg,30分钟后,再次涂抹复方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并在等待时及术中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全程播放其感兴趣的视频,直至手术结束;传统利多卡因注射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作为对照组(B组),术前、术中常规护理;每组各随机选取30人。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内分别按包皮过长和包茎分为A1、A2、B1、B2组。分别于患儿在等待区等候时(T1)、进入手术室时(T2)、麻醉前(T3)三个时间点对患儿进行术前焦虑评分;在术前安静状态下(T0)、手术开始时(T1)、套扎包皮时(T2)、裁剪包皮时(T3)、结束操作时(T4)记录心率(HR)、呼吸(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在麻醉时(T0)、手术开始时(T1)、裁剪包皮时(T2)、结束操作时(T3)、术后30min(T4)、术后1h(T5)、术后2h(T6)、术后3h(T7)进行疼痛评分,疼痛评估方法采用自我评估结合行为评估(自我评估: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行为评估:FLACC量表);记录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术后24小时内采取补救镇痛的情况及术后出血、包皮水肿等并发症及心动过缓、低血压、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局麻药物毒副反应的情况。上述指标通过SPSS 24.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麻醉方法由患儿家属知情选择,医学伦理学问题经成都市新世纪妇女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结果:(1)一般指标A组和B组患儿在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包皮过长和包茎构成比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2)术前焦虑评分A组患儿在等待区等候时(T1)、进入手术室时(T2)、麻醉前(T3)三个时间点术前焦虑评分均低于B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率:A组与B组比较:A组患儿在手术开始时(T1)、套扎包皮时(T2)、裁剪包皮时(T3)、手术结束时(T4)四个时间点心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B1组比较:手术开始时(T1)、套扎包皮时(T2)、裁剪包皮时(T3),A1组患儿心率均低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与B2组比较:手术开始时(T1)、裁剪包皮时(T3),A2组患儿心率低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A组与B组比较、A1组与B1组比较、A2组与B2组比较:手术开始时(T1)、套扎包皮时(T2)两个时间点,B组、B1组、B2组患儿呼吸频率分别高于A组、A1组、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A组与B组比较、A2组与B2组比较:手术开始时(T1)、套扎包皮时(T2)、裁剪包皮时(T3)、手术结束时(T4)四个时间点,A组、A2组患儿收缩压分别低于B组、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B1组比较:手术开始时(T1)、套扎包皮时(T2)、手术结束时(T4)三个时间点,A1组患儿收缩压均低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A组与B组比较:在手术开始时(T1)、套扎包皮时(T2)、手术结束时(T4),B组患儿舒张压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B1组比较:A1组患儿在套扎包皮时(T2)舒张压低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与B2组比较:在手术结束时(T4),A2组患儿舒张压低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FLACC评分A组与B组比较:麻醉时(T0)、手术开始时(T1)、裁剪包皮时(T2)、术后30min(T4)、术后1h(T5)、术后2h(T6)、术后3h(T7),B组FLACC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A2组比较:麻醉时(T0),A1组FLACC评分低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与B2组比较:术后1h(T5)、术后2h(T6)、术后3h(T7),B1组FLACC评分低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B1组比较:麻醉时(T0)、手术开始时(T1)、术后30min(T4)、术后1h(T5)、术后2h(T6),B1组FLACC评分高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与B2组比较:麻醉时(T0)、术后1h(T5)、术后2h(T6)、术后3h(T7),B2组FLACC评分高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Wong-Baker评分A组与B组比较:麻醉时(T0)、手术开始时(T1)、裁剪包皮时(T2)、术后1h(T5)、术后2h(T6)、术后3h(T7),B组Wong-Baker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A2组比较:在麻醉时(T0),A1组Wong-Baker评分低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与B2组比较:裁剪包皮时(T2)、术后1h(T5)、术后2h(T6)、术后3h(T7),B1组Wong-Baker评分低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B1组比较:麻醉时(T0)、手术开始时(T1)、术后1h(T5)、术后2h(T6),B1组Wong-Baker评分高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与B2组比较:麻醉时(T0)、裁剪包皮时(T2)、术后1h(T5)、术后2h(T6)、术后3h(T7),B2组Wong-Baker评分高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镇痛情况实验组(A组、A1组、A2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B组、B1组、B2组),且实验组(A组、A1组、A2组)术后24h内需采取补救镇痛措施的比例小于对照组(B组、B1组、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不良反应两组患儿术后出血的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患儿术后发生包皮水肿的比例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无局麻药物导致心动过缓、低血压、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毒副作用的情况发生。结论:基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多模式镇痛应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无论对于单纯包皮过长还是包茎患儿,都具有良好的术中、术后镇痛作用,且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