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工业企业规模及数量的壮大,同时也带来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我国对城市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实施“退二进三”“企业入园进区”产业调整政策,早些年由于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经营者环保意识匮乏而导致污染严重的企业关停或搬迁后,出现了不少数目存在污染的工业企业的遗留场地,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自2011年后,国务院和环境保护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多次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工业企业规模及数量的壮大,同时也带来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我国对城市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实施“退二进三”“企业入园进区”产业调整政策,早些年由于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经营者环保意识匮乏而导致污染严重的企业关停或搬迁后,出现了不少数目存在污染的工业企业的遗留场地,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自2011年后,国务院和环境保护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多次强调要加强对受污染的遗留场地环境的监管,污染场地再利用必须进行规范而有针对性的环境风险评估。本论文以苏州某铅蓄电池厂的遗留场地土壤中的重金属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为分析重金属浓度分布,绘制基于单项重金属浓度的三维体积渲染图并进一步分析各层土壤重金属主要来源;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基于四步法进行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评价并建立健康风险空间分布切片图。基于以上研究内容得到了以下几项结论:(1)铅和砷的浓度超标率大于50%;其他5项重金属Cu、Ni、Cd、Hg和Cr(Ⅵ)浓度均低于限制,结合Voxler三维浓度空间分布图看,发现多数受Pb和As污染严重的点位于该场地的东南方向。(2)根据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结果表明,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高,第一主成分中Cu、Pb、Cd具有较高的正载荷,Pb、Cd受原铅蓄电池厂长期制造生产蓄电池所排放的铅尘、含铅废水及废弃含镉电池稳定剂的影响,受到人为活动干扰极大,推断第一主成分极有可能为“人为源”和“自然源”的复核源;As、Hg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载荷,部分As是自然来源;Hg主要受人类燃煤后受大气沉降影响,归为“自然源”。第三主成分中Ni,可能为“自然源”和“土母质影响”的共同作用。(3)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超过95%的采样点位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且点位S-5、S-11和S-14号点位纵向受污染程度相对于其他点位较大,场地整体位于0.5m~3.0m深度的土壤受污染程度相对较严重。根据地质累计指数法,结果表明Cd和Pb的污染程度和数据跨度大,对应的评价等级在0-6级均有分布,其中Pb的地质累积指数位于中度污染、偏重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样品的总数占比高达79.0%;严重污染的采样点位占11.3%,该项占比为6项重金属中最高。(4)依据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分析结果来看,Pb和Cd的Igeo值跨度极大,最大值出现在S14-1,为该点位的表层0.5m处,该深度受铅、镉污染最为严重。按每个点位计算的生态危害总和RI来看,共有6个土壤点位达到了较强的潜在危害程度,其中S-14点位的RI高达2048.02,已经超过了强危害的限制值1200,表明对周围土壤环境甚至其他环境介质、生物存在极强的潜在危害。(5)确定本场地的关注重金属污染物为土壤中重金属Pb、Cd、Cu和类金属As,选取As、Cd分别研究它们对儿童、成人的致癌风险,选取As、Pb、Cd、Cu分别研究它们的儿童、成人的非致癌风险纵向健康风险分布图。结果表明,As在该遗留场地中土壤0.5m和1.5m的表层采样面对人体的高致癌和非致癌风险值主要出现在S-4、S-11和S-14点位。Cd的致癌风险CR和非致癌风险HI出现在S-14位置,以该点为污染源向外扩散的区域面积都比较大,CR的值位于10-6~10-4区间,会对人体带来一定的致癌风险。Pb对成人的非致癌风险可以忽略,但每个采样深度对儿童的非致癌风险均比较大,其中,在S-14点位的铅污染尤为严重,它在0.5m和1.5m处的对儿童的非致癌风险达到了可接受水平的4~5倍。综合以上结果,该铅蓄电池厂遗留场地土壤已受到重金属砷、铅、镉较高程度的污染,且污染主要在土壤0.5~1.5m深度;从土壤重金属浓度的三维空间分布情况,可直观、形象确定风险的分布情况,主要在铅蓄电池厂的主生产车间和废水处理区。选用两种侧重点互不相同的污染程度评价手段: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各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借此从整体把握该遗留场地土壤的总体污染水平,具体确认到某一层土壤深度的受污染程度严重。通过绘制土壤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空间分布图,可直观看出不同点位及不同深度的健康风险分布特征,对后期场地土壤修复方案的制定及土壤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在全球范围内,建筑行业的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近40%,建筑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30%。在中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接近20.6%,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总排放量的19.4%。在建筑能耗中超过50%的能耗来自暖通空调系统,因此暖通空调系统(HVAC)被认为是整个建筑物中能耗最高的能源消耗系统。通过采用高效的优化算法来改进暖通空调系统比直接替换暖通空调物理设备在效率,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
针对重工业、制药等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在常用的工艺条件下难以处理酚类小分子污染物的现状,自然界中可溶性微污染物的转化途径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思路:弱氧化-混凝耦合联用工艺。(1)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系统总结氧化锰体系24种有机污染物和酶催化氧化体系14种有机污染物的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不同有机污染物的电子结构特征参数,进一步采用非线性回归及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将不同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的规划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从城市搬离,其遗留的污染场地的数量也在增加,污染场地中产生挥发性的恶臭污染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例如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常州毒地”、“中小学毒运动场”等事件中,均暴露出较为严重的恶臭污染问题。另外,在场地修复过程中,也常常因恶臭污染物逸散引起周边居民投诉。在污染场地被修复后,恶臭物质含量和影响也不容忽视,其浓度高低会直接影响公众对修复效
电器火灾发生次数频繁,急需利用技术手段来探测危险源的存在,危险源目标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利于促进危险源威胁的解除。目前,深度学习已经在各种不同的任务中推动了目标检测领域的发展,但是现在还没有针对电器危险源的目标检测系统,即便有针对火焰和烟雾的,也只涉及灾难性大火以及单纯烟雾检测,各类报警传感器对于烟雾浓度以及火焰温度把握不好。因此,通过研究各类电器危险源、火焰危险源和各种烟雾危险源目标检测技术,
当前各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日趋增加,全球气候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建筑能源消耗在整个社会的能源消耗中占据了较大比例。因此,加强对各类建筑物的能耗管控是解决全社会能源消耗问题的必然要求。建筑能源的消耗以空调系统的能耗为主,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敏感性策略和缓冲采样优先经验回放的竞争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并以此对建筑空调能耗进行预测,相比传统的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取得了更好的预测效果。本文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研
随着城市车辆占有率不断升高,城市停车困难问题难以解决。传统停车场存在停车位数量不足、智能化水平低下等问题,而城市发展要求停车场等社会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化。相比于传统商圈的停车场,现在城市商场高楼体量正在不断扩大,为解决车位不足问题,提高空间利用率,停车场建造在往立体化发展,这意味着停车场内环境更加复杂化,驾驶员寻找车位有一定困难,对停车场路径规划的要求也变得更高,如果当前停车场内车位停满,车辆的
快速路的运输效率对城市交通网络的顺畅通行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研究表明,快速路入口匝道附近区域极易发生堵塞和事故,若不对其进行控制,可能导致快速路的交通问题越发严峻,从而降低城市路网的整体效益。与高速公路相比,城市快速路交通流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特质,如快速路交通流变化更复杂以及表现出离散性等,这都使得快速路的交通控制研究面临许多难题,并且当前所应用的一些快速路交通控制措施都存在着准确度低、控制目标单一
随着风电机组单机容量的增大和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风电机组的复杂性不断增加,且风电机组通常工作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所以风电机组容易发生各种故障,给风电场造成额外的经济损失。因此对风电机组进行故障分析及诊断是很重要的,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在此背景下,针对常规的故障诊断方法没有充分挖掘风电机组运行数据的时空分布特性的问题以及无法对风电机组所有的故障同时进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商业建筑能耗迅速增长,相关统计结果表明,部分地区的商业建筑能耗在建筑能耗总量中的占比已经超过30%,呈现出占比高、能效低的特点。能耗预测是建筑节能中的重要工作,准确的能耗预测对商业建筑节能规划、异常设备检测、用能策略优化等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数据的可靠性在能耗预测研究过程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合适的数据预处理工作有助于提高数据集的整体质量,因此针对能耗数据集中存在异常值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拥堵日益加剧。换道事件作为车辆行驶过程易发生的事件之一,它不仅会对道路交通流的运行效率造成一定影响,不恰当的换道过程还容易造成交通冲突,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因此,对于车辆换道事件的研究,如何能让后车迅速有效预判换道事件是否发生,是智能交通领域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大多数换道辅助系统通过转向灯信号状态来判断是否会发生换道事件,但在实际事件发生过程中车辆转向灯的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