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对艾滋病致孤儿童个体及其生存系统的全面剖析,发现影响艾滋病致孤儿童抗逆力发展的保护性因素和风险性因素。研究发现,艾滋病致孤儿童在遭遇父母生病去世等重大生活事件时,他们并没有被危机打倒,而是激发出了潜在的抗逆力,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发展出了良好的适应结果。政府、原生大家庭、阳光家园、阳光家庭、非政府组织等系统中存在的保护性因素在艾滋病致孤儿童遭遇危机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缓解了危机事件对艾滋病致孤儿童造成的负面影响,为艾滋病致孤儿童抗逆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成环境。但是,外在生存系统中也存在着一些阻碍艾滋病致孤儿童抗逆力发展的风险性因素,如生存环境的封闭性,不同支持系统内资源分布不均,存在一定的资源重叠及浪费现象。在外在支持系统的保护下,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内部资源得到激发,形成了促进抗逆力发展的内在保护性因素。个体内在保护性因素的不同是造成艾滋病致孤儿童抗逆力发展差异性的根本原因。从实际情况看,艾滋病致孤儿童个体的外在保护性因素和内在保护性因素发展不平衡。相对于外在保护性因素来说,多数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内在保护性因素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和提升。本研究还发现,艾滋病致孤儿童抗逆力的形成机制呈现出“补偿性”的特点,即在艾滋病致孤儿童遭遇重大危机事件时,艾滋病致孤儿童个体及外在环境中的有利于抗逆力生成的保护性资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帮助艾滋病致孤儿童化解了危机。但是,由于外在支持系统和艾滋病致孤儿童个体自身都存在一些不足,从而成为阻碍艾滋病致孤儿童抗逆力发展的消极性因素。从优势视角出发,采用微观和宏观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挖掘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潜能,激发其动力,并营造出良好的外部资源环境,从而全面促进艾滋病致孤儿童抗逆力的发展,最终实现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