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宫颈癌的临床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现已明确,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影响肿瘤预后、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探讨宫颈癌的病因和发生发展规律,提高诊断率和远期生存率,近年来临床和基础研究不断有所发现。目前研究证明,肿瘤组织能分泌或诱导宿主分泌一系列降解基底膜和间质溶解酶,通过多种途径来降解细胞外基质蛋白(extrecellular matrix,ECM),并越过基质屏障导致肿瘤的浸润转移。其中MMP-7和MMP-14起重要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转移侵袭密切相关。目的:通过采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RT-PCR方法从分子水平检测人宫颈鳞癌组织中和正常人宫颈组织中MMP-7、MMP-14的表达含量,探讨两者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的关系。建立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法在检测宫颈癌病人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的实验体系,有可能使其在宫颈癌的辅助诊断、预后观察及疗效评价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方法:收集2006年3月~2006年11月在山西肿瘤医院妇科行子宫广泛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且术前未经放化疗的宫颈鳞癌患者手术切除新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各30例,均经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所有研究对象均有知情同意。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0年手术病理分期标准,30例中Ⅰ期11例,Ⅱ期12例,Ⅲ期7例;组织学分级:G1级6例,G2级12例,G3级12例;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12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49.47±8.75岁。取同期因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的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正常宫颈新鲜组织10例作对照。年龄37~59岁,平均年龄46.20±7.30岁。采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MMP-7、MMP-14在宫颈鳞癌患者及正常人宫颈组织中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宫颈鳞癌组织中MMP-7mRNA和MMP-14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t=3.994P=0.001:t=3.173 P-=0.004)。宫颈癌旁组织中MMP-7mRNA和MMP-14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t=3.018 P=0.005:t=2.273 P=0.031)。2.MMP-7mRNA和MMP-14mRNA在宫颈鳞癌中Ⅰ、Ⅱ期和Ⅲ期中的表达含量逐渐增高,但经统计学分析,MMP-7mRNA在Ⅰ和Ⅲ期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107,P=0.009),而在逐级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MMP-14mRNA在Ⅰ和Ⅱ期、Ⅰ和Ⅲ期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806,P=0.008)。而在Ⅱ期和Ⅲ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MMP-7mRNA和MMP-14mRNA在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宫颈鳞癌组织中G3级的的表达含量显著高于G1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48,P<0.05:F=7.236,P<0.05)。而各级间MMP-7mRNA和MMP-14mRNA的表达含量比较,虽然有逐渐增高趋势,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4.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织中MMP-7mRNA和MMP-14mRNA与无淋巴结转移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68 P=0.033;t=4.454 P=0.000)。结论:1.宫颈鳞癌组织中MMP-7mRNA和MMP-14mRNA的表达含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而癌旁组织中MMP-7mRNA和MMP-14mRNA的表达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提示MMP-7mRNA和MMP-14mRNA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特别是在肿瘤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预测宫颈癌转移潜能的临床指标。2.在不同临床分期和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宫颈鳞癌组织中,Ⅲ期的MMP-7mRNA和MMP-14mRNA的表达含量显著高于Ⅱ期和Ⅰ期的;G3级的MMP-7mRNA和MMP-14mRNA的表达含量显著高于G2、G1级,提示它们的高表达在宫颈鳞癌对周围组织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反映宫颈鳞癌侵袭转移能力的生物学标志物。同时,早期阻断它们的表达可能会抑制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从而成为宫颈癌治疗的一个新途径。3.在宫颈鳞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的MMP-7mRNA和MMP-14mRNA的表达含量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说明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成为监测宫颈鳞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指标。4.宫颈鳞癌组织中MMP-7mRNA和MMP-14mRNA的表达水平,经相关性检验呈正相关(r=0.542 t=2.724 P=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