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麝(Moschusberezovskii)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分布在中国和越南,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其雄性分泌的麝香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也是名贵的香料。人类为了获取麝香,对林麝进行过大规模的猎杀,导致野生林麝资源面临枯竭,严重的影响其种群持续。对林麝进行人工养殖并实施野外训化放归,可以达到恢复野生种群目的,避免林麝发生灭绝。但是,如何评估林麝野化放归的效果,如何实现对野放归林麝的生存与否、活动规律、家域范围的监测,是林麝野化放归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我们首次采用GPS项圈跟踪技术对人工繁育林麝进行放归后的活动进行监测,为今后的野外放归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研究主要探讨利用GPS项圈技术对野化放归的林麝进行监测。放归监测时间为2017年5月——2018年6月。8头人工繁育圈养林麝,经过人工野化训练和佩戴LotekGPS项圈后,在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内实施放归。实施林麝放后,利用GPS项圈技术对其活动规律、家域范围等方面进行监测。获得53周的监测数据,通过配套的接收机收取GPS数据,分析其位点扩散范围,标记林麝放归后的活动范围。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所有接收到数据的个体,都有日常的位点的移动,可以认为放归林麝在有数据的时间范围内,有规律的活动,是存活的,基本可在放归地存活;发现林麝活动的平均家域面积是60.4550hm2,雄性林麝的家域范围要大于雌性林麝的家域范围;有两只放归林麝(一雄一雌)出现了家域的重叠,疑似有野外交配、繁育现象;林麝活动的家域主要分布在由平河梁主梁向外延伸的侧梁及两侧沟槽中;整个放归林麝的家域范围距离驯养基地扩散有限(不超过3km),预计随着放归时间的延长,家域范围会有持续的变化。总体上,该监测方法可以用于包括林麝在内的其他动物的放归监测,通过监测评估和研究放归效果;此次林麝放归第一年,林麝可以存活,放归基本可行。这将为今后林麝及其他类似物种的野化放归及后期监测以及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工作依据和经验参考。
本研究主要探讨利用GPS项圈技术对野化放归的林麝进行监测。放归监测时间为2017年5月——2018年6月。8头人工繁育圈养林麝,经过人工野化训练和佩戴LotekGPS项圈后,在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内实施放归。实施林麝放后,利用GPS项圈技术对其活动规律、家域范围等方面进行监测。获得53周的监测数据,通过配套的接收机收取GPS数据,分析其位点扩散范围,标记林麝放归后的活动范围。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所有接收到数据的个体,都有日常的位点的移动,可以认为放归林麝在有数据的时间范围内,有规律的活动,是存活的,基本可在放归地存活;发现林麝活动的平均家域面积是60.4550hm2,雄性林麝的家域范围要大于雌性林麝的家域范围;有两只放归林麝(一雄一雌)出现了家域的重叠,疑似有野外交配、繁育现象;林麝活动的家域主要分布在由平河梁主梁向外延伸的侧梁及两侧沟槽中;整个放归林麝的家域范围距离驯养基地扩散有限(不超过3km),预计随着放归时间的延长,家域范围会有持续的变化。总体上,该监测方法可以用于包括林麝在内的其他动物的放归监测,通过监测评估和研究放归效果;此次林麝放归第一年,林麝可以存活,放归基本可行。这将为今后林麝及其他类似物种的野化放归及后期监测以及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工作依据和经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