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尼·莫里森(1931-)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非裔美国女作家之一,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最蓝的眼睛》是她的第一部小说。自1970年出版以来,获得了广泛的赞誉。莫里森的小说根植于美国黑人独有的文化和传统的土壤中,结合现实进行创作,反映了美国黑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探索了他们未来的命运。
在《最蓝的眼睛》这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多种叙事策略来表现主题,出人意料的章节安排,奇妙的篇章引入,多角度的叙事手法,修辞手段的合理运用等,使得整部小说既能主题突出,又能引人入胜,同时增加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以往有关本作品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四大方面:一是对作品价值、意义的多元追索;二是对作品主题的深入分析;三是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四是对作品写作艺术方面的研究。例如:语言及写作技巧,即语言、叙事、象征等表现手法上进行研究。通过写作手法上的研究,即对其艺术特色所进行的赏析,进而发现作者是如何运用某一种或几种写作技巧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和效果的。从叙事的时间,聚焦和距离等的角度对该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却未见有详尽的论述。
叙事学的代表人物法国学者热奈特在1972年发表的《新叙事话语》成为叙事学里程碑式的著作。本文主要依据热奈特的叙事理论对《最蓝的眼睛》展开分析。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叙事时间,包括时距和频率,其中从省略、停顿等方面分析了小说节奏的变化及其艺术效果。第二部分就作品中的零聚焦和内聚焦以及聚焦变换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从事件叙事和话语叙事的角度分析了叙事的距离。尤其对讲述话语,间接叙述体的转化话语和戏剧式转述话语分别举例说明了不同话语模式可以制造读者与人物,叙述者与人物等多种关系的不同距离。
托尼·莫里森在《最蓝的眼睛》通过各种叙事策略展现和深化了主题并渲染出小说的悲剧性。叙事手法的熟练应用不仅展示了作者本人对于生活深刻而丰富的理解,同时也使读者对作品本身所揭示的主题和深刻社会含义有了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