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叙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被引入教育领域,它以自身关注人类经验的意义和价值的内源性魅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和探索。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教育叙事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初步给教育研究、学校教学尤其是教师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视野。
叙事研究给教育带来了一条新的进路,然而我们又如何理解教育叙事?通过阅读有关“教育叙事研究”的文献,我发现:教育叙事就是叙事者的一种言语行为,是他们心声的表达,然而我国的教育叙事研究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叙事体悟肤浅化、缺乏深度描述和深度解释等现实困境。教育叙事成为简单的讲教育故事,叙事的结论和解释只是泛泛的宏观说明,叙事者并未实现真正的反思,自己心声只是表达出来并未产生真正的发人深省的作用。
塞尔在语言哲学中发展了一种对进行语言研究来说具有高度原创性和影响力的方法,发展了一种有关意向性的理论。他认为,意向性是心灵指向、关于或涉及外部世界的事物或状态的一种特征,人类言语行为的完成必然是相应的意向状态的表达,因此意向性沟通了人类心灵、语言和世界之间联结的桥梁。
基于塞尔意向性理论与教育叙事研究的适宜性,本研究基于该理论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教育叙事文本进行意向性的理论分析,挖掘发现支配叙事者进行心声表达的真正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发现故事背后潜藏着的真正问题,进而找到一条解决的途径。同时,提出一种解读的视角,并希冀这种解读能够给教师、研究者、读者带去些许的启示。
本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缘起、意义和价值;第二部分,文献综述(第二章),界定了相关概念,介绍了教育叙事研究及文本的发展概况;第三部分,研究设计(第三章),包括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选取、意向分析的方法和研究对象的适宜性说明、教育叙事文本解读的意向性策略、步骤。第四部分,实例分析与解读(第四章)。第五部分,研究结果的讨论和反思(第五章)。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教育叙事文本的分析与解读要具有一定的意向性规范;意向分析的方法能够发现教育叙事文本中潜藏的深层意义和问题;意向分析的方法不是纯粹的语言形式的分析,而是在特定的语境下进行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