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政府控股形式的差异分析及其实证研究——基于业绩和经营者更换的探讨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910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公司治理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而现有研究大多停留于比较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国有股与法人股在经营业绩和治理结构上的差异,对全面认识政府控股的作用,特别是不同政府控股形式对国有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仍有待深入。鉴于此问题的探讨能为现阶段保证“公有制”前提下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思路和借鉴,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政府控股形式的差异性及其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从经营业绩及其与经营者更换关系两个方面展开实证研究。 在理论研究方面,文章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政府控股形式的多样性,并据此对上市公司进行了分类,指出不同政府控股形式中直接监督主体的两种价值导向——政府导向和市场导向。通过阐述政府控股形式差异对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业绩的作用机理,探讨了合理的政府控股形式对提高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意义。 在实证研究方面,首先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检验了政府控股形式对各类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静态角度研究表明:政府直接控制型公司的经营业绩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的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业绩的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但在政府直接控制型公司中产品市场竞争的这种作用受到了抑制,即产品市场竞争和政府控股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互补关系。动态角度研究表明:政府直接控制型公司转变为非政府直接控制型公司后2年内,企业经营业绩总体上没有显著变化,仅在变更当年出现了显著地盈余管理;按照企业是否更换了经营者将样本进行划分后表明,发生了经营者更换的公司在继任者继任之初提高了公司业绩,而在随后的一段时期内公司业绩较变更前并未发生改变;按照产品市场竞争强度对样本进行划分后发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的业绩获得了实质性提高,而在市场竞争较弱的环境中企业经营业绩没有得到提高。 其次,本文利用经营业绩与经营者更换之间的关系反映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实证检验了各类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效率的差异。研究表明:政府直接控制型公司经营者更换对经营业绩的敏感性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的公司;经营者继任之初,一般法人控制型公司和国有法人控制型公司中出现了“利润大冲洗”现象;在经营者更换后的2年内,无论哪类公司的经营业绩都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这与不完善的经营者任免机制有关。 综上所述,政府控股形式的不同导致了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经营业绩的差异,引入市场导向型的直接监督主体能够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而政府控股形式作用又是一个复杂过程,受到经营者、市场竞争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提高上市公司经营效率不仅应着眼于进行股权结构改革,引入市场导向型的直接监督主体,而且还应加强建立市场竞争机制以及完善经营者任免机制。
其他文献
群决策是现代决策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在经济、社会、管理、工程和军事等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实际背景。二十多年来,有关群决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